李梟說的沒錯,拿破崙是真的不想打下去了。

他發現,發動這場戰爭完全是錯誤的。

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一場錯誤的戰爭。

在回憶這個錯誤開端的時候,拿破崙將責任歸罪於法國情報部門驚人的白痴。

戰前,拿破崙只知道明軍很強大號稱常勝軍。

也知道大明會有一些新式武器!

可拿破崙卻沒有想到,明軍已經強大到這個地步。

刀槍不入的坦克,稱霸天空的飛機。

好有準確度驚人的榴彈炮,和各種各樣的殺人武器。

尤其是那種凝固汽油彈,投擲在戰壕裡面的時候,可以把數十米長的一段戰壕完全變成火海。

火海中的聯軍士兵全都會被燒成焦炭,距離近一些的,還會被直接烤熟。

拿破崙見識過明軍離開過後的陣地,真的是慘不忍睹。

他覺得,有些實在對不起那些被烤得外焦裡嫩計程車兵。

坦克這東西劃時代的意義不在於刀槍不入,可以抵擋機槍和炮火。

而是這東西出現之後,拿破崙發現聯軍徹底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

戰鬥在哪裡打,怎麼打,完全取決於明軍。

聯軍只能被動的防守,一個陣地一個陣地的防守。

而明軍,攻克不了這個陣地會立刻轉向。

迅速轉移到防線薄弱處,然後靠著坦克充沛的火力,堅固的裝甲直接撕開防線的薄弱點。

沒辦法!

人家的機動能力就這麼快,法軍靠的是兩條腿和騾馬。

明軍靠的是履帶,是拖拉機的大輪子。

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

法軍士兵攜行全部裝備,急行軍三十公里,會累得渾身是汗。

明軍坐在坦克車上,吃著罐頭唱著歌一路前進。

別說三十公里,就算是三百公里也不會累的要死要活。

作為軍神,拿破崙知道,戰爭繼續進行下去,除了多損耗人命之外意義不大。

不過想要結束戰爭,拿破崙還是猶豫的。

作為法蘭西皇帝,李梟曾經的盟友,他太瞭解這位大明大元帥的性格了。

趕盡殺絕,甚至讓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才是他的作風。

如果現在投降,李梟一定會讓法國人去打普魯士人。

然後……!

然後李梟就會聯合所有人,先幹掉法國人,再幹掉元氣大傷的普魯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