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議會大廳裡面的人竊竊私語。

美利堅這個國家建立不過十幾年時間,歐洲國家的流民有好多都去了那裡。

據說,只要是歐洲流民到了那裡,就會領到土地耕種。

那裡還有逐漸擴大的城市,裡面有許多工廠。

只要到了那裡,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歐洲各國底層百姓,爭相遠渡重洋,去美利堅謀生。

當然還有宗教原因!

新教被打壓的時候,那些新教徒沒辦法發,只能逃向美利堅。

過了幾年,新教徒勢力大起來。天主教徒又被打壓,他們也只能逃向美利堅。

幾年前,愛爾蘭發生大饑荒。

據說,坐船去美利堅的人多達百萬之眾。

連續不斷的移民,讓美利堅的人口迅速增加。

由於地多人少,在美洲又沒有敵人。人口的急速膨脹,也讓美利堅的國力在膨脹。

就好像這一次發動戰爭所需要的武器彈藥,好多都是在美利堅生產出來,然後漂洋過海的運送到歐洲戰場上來。

美利堅和歐洲都是同根同種,武器彈藥的口徑也和歐洲國家統一,所以他們的東西在戰場上非常受歡迎。

歐洲各國對美利堅的態度也不統一!

有些是根本不感興趣,例如挪威、丹麥、瑞典、芬蘭這些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

他們本來也是地廣人稀,而且都有著還算是說得過去的工業。

百姓們日子過得不錯,移民去美利堅的很少。

美利堅獨立的時候和英國打過仗,可畢竟曾經是英國人的殖民地。

那裡的人,大多數也都是英國人。

因為戰爭短暫的仇視之後,兩個國家迅速恢復了外交關係。

這三五年來,兩國之間更是打得火熱。

美利堅的商品,都是經由英格蘭轉口到達的歐洲各國。

法蘭西於美利堅,可算是傳統盟友。

當初,就是法蘭西支援的美利堅獨立。

美利堅獨立日的時候,法蘭西還贈送了一尊名叫自由女神像的雕像過去。

現在這尊雕像,就聳立在美利堅最大的城市紐約自由島。

自由女神像就是法蘭西與美利堅堅實友誼的鑑證!

至於西班牙人、義大利人、還有別的一些歐洲國家。也樂得美利堅吸納大量底層,窮得快要當褲子的貧民。

這些年,尤其是愛爾蘭,把大批即將餓死的人,一船一船的運往美利堅。

好多飢餓的愛爾蘭災民,甚至沒熬到紐約港,就活活餓死在船上。

唯一對美利堅有些看法的,反倒是普魯士。

移民美利堅的,大多是歐洲活不下去的人。

可普魯士移民走的人,大多卻是作家、科學家、藝術家、還有好多中產層面的希伯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