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國主動攻擊我大明帝國海外領地馬耳他島,這是標準的戰爭行為。

貴使剛剛說過,我們沒有宣戰。

您說得沒錯,對於我們大明來說這叫做不宣而戰。

貴國需要怎樣給大明一個合理的解釋?”

鄭森端坐在椅子上,指著對面的以色列總理特使拉賓喝問。

拉賓的臉色尷尬極了,身為一國使節,不但要萬里迢迢來到大明和大明國大鴻臚談判。

而且,在偌大的大堂上連個凳子都沒有。

這的羞辱,對以色列的羞辱。

少年時曾經跟隨父親來過大明做生意,拉賓知道自己跟犯人的待遇,就差脖子上的枷鎖了。

可沒辦法,形勢比人強。

戰場上希伯來軍隊全面潰敗,不但埃利澤·馬羅姆的分艦隊全軍覆滅。

而且志在必得的君士坦丁堡,也沒有能夠攻下來。

希伯來軍隊,累積陣亡、負傷、被俘達六萬三千餘人。這僅僅是十天之內發生的事情!

以色列立國以來,還沒有打過這樣慘烈的戰爭。

拉賓這一次來大明,也是無奈之舉。

心裡雖然準備好了被羞辱的準備,可卻沒想到大明會這樣公然的,不顧外交禮儀的羞辱一國特使。

“大鴻臚閣下,我不遠萬里為了和平而來,大明連個座位都不給,這恐怕不合乎外交禮儀吧。

在下聽說,大明號稱禮儀之邦。

現在看起來,呵呵……!”

能被當成小羅斯柴爾德特使派出來,拉賓自然不是泛泛之輩。

他沒有回應鄭森的指責,而是拿外交禮儀說事兒。

畢竟大家都在這個世界上混,有時候還是需要互相給些面子的。

在外交場合,這種給面子的行徑就叫外交禮儀。

鄭森“嘿”“嘿”一笑,一個打了敗仗來求人的國度。裡子都輸得乾乾淨淨,還要個狗屁的面子。

“我們大明有一首民謠,歌詞得到了我國大元帥閣下的稱讚。

其中兩句用在現在最為合適!

那就是,朋友來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來了,有獵槍!

以色列國對大明帝國海外領地不宣而戰,如此行徑與豺狼何異?

就因為你們的偷襲,七千八百餘大明將士殞命當場。

你還好意思跟我扯外交禮儀?

告訴你,若不是我大明大元帥閣下心念和平。不忍兩國士卒再為蠅頭小利喪生疆場,我大明雄獅早就踏平你們的都城塞瓦斯托波爾。

如今,算本官在內。大明上下都在想著滅你國,屠你民。

唯有我大元帥,一念只仁決定放你們一碼。

拉賓!和平還是戰爭,選擇權不在你們手裡,而在於大明。”

鄭森蔑視的瞟了拉賓一眼,外交場合一般都說用最禮貌的語言,說出最不要臉的話。

今天能這樣痛痛快快的說話,鄭森覺得暢快極了。

拉賓臉色鐵青,堂堂兩國外交場合,被人家訓三孫子一樣的訓斥。

他感覺到了屈辱,刻到了骨子裡的屈辱。

原本還想說些什麼,襲擊馬耳他和攻擊君士坦丁堡,是一些將軍的魯莽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