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三章(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梟並沒有答應李麟的要求,雖然***出身克勒格。但特務頭子這個名號,實在不怎麼好聽。
歸根結底,還是夾袋裡面的人才有限。
大明泱泱大國,從不缺少人才。
可惜!
真正的人才培養工程,其實是從李梟開始的。
在朱家人還是皇帝的時候,大多數人是沒有機會讀書的。絕大多數的村子裡面,幾十年才能出一個秀才。
讀書是奢侈品,老百姓根本沒機會接觸。
即便是今天的大明,李梟如此的推崇知識。在大明大肆擴建學校,不但不收學雜費和書本費,而且中午還供孩子們吃一頓飯。
即便如此,小學教育也只能在北方省份大規模推行。而南方省份裡面,除了江浙之外。大多數省份也只有省會城市的孩子,才能夠有學上。
沒辦法,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想要消滅文盲,更是一個艱苦的過程。
按照大明的人口規模和基數,李梟覺得沒有三十年是不大可能消滅文盲的。
其實這也是一個人口自然更迭的過程,曾經效仿明軍裡面辦過的識字班,派出人手去農村和城市裡面,教授那些村民識字。。
可理想分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農民更加重視地裡的莊稼是否能夠茁壯成長,對於識字這東西卻毫不關心。
每天被村長逼著來識字班上課的時候,就是一天之中最大的扯淡大會。
老師在上面說,村裡人在下面聊天。
現場熱鬧非凡,堪稱成果喜人。可到了考核的日子,絕大多數人只認識一二三。
就這三個字,還是村長逼著認識的。如果認不出來,今年的租子多交兩成。
試驗了一下之後,李梟無奈的放棄了強行提高識字率的做法。
這跟太祖他老人家搞的***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農民們不是不識字,他們的壓根不想識字。
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地理的莊稼。鄰村的姑娘,山上的野雞兔子,林子裡的蘑菇竹筍。
這些東西才是他們喜歡的,也跟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
書本上的文字,他們天然認為很遙遠。人對遙不可及的東西,最開始可能會很羨慕。
可羨慕羨慕,羨慕的久了,知道自己得不到,也就不羨慕了。
而後就是疏遠,最後變得沒有任何**。
知識這東西作為統治階級的專屬產品已經幾千年,慣性之強大,絕對不是李梟短時間之內能夠改變的。
小學已經有了畢業生,除了箇中佼佼者去上了中學。剩下的,全都被各個工廠給招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