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曹!如果你是,這仗得他孃的怎麼打。”敖滄海看著眼前綿延不絕的塹壕和鐵絲網,無奈的撓了撓頭。

“除了動用坦克,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聽說我侄兒和祖寬在塔什干動用了坦克,兩個坦克團就逼得羅卜藏丹津龜縮排了塔什干城不敢動彈。”曹文昭也算是沙場悍將,放下望遠鏡也是搖了搖頭。

在他們眼前是兩軍對壘的戰場,法國和普魯士聯軍這邊構築了塹壕。而俄軍那邊的塹壕更加堅固,有些地方甚至是鋼筋混凝土的工事。

即便是面對大口徑火炮的轟擊,只要不是直接命中,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兩軍中間間隔大概有五公里的距離,剛剛下過雨這五公里的距離好像一片爛泥塘一樣。

爛泥塘裡面可以看到不少屍體的殘骸,屍臭味瀰漫在整個戰場上。

自己腳下的聯軍士兵,正在從戰壕裡面想外面舀水。對面的俄國人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不得不說,塹壕戰就是雙方士兵和將軍們的噩夢。

就在一個月前,聯軍士兵挺進到明斯克的時候,就一頭撞到了這道俄國人精心準備了半年的防線上。

這一頭撞得可謂是頭破血流,一天的時間裡面聯軍陣亡人數達到了五萬人。這還不算受傷的人,按照聯軍落後的醫療救治水平,傷兵裡面應該也有三四萬人死亡。

敖滄海是曹變蛟是作為觀察員,來到兩軍對壘戰場上來的。跟隨他們來的,還有大批的明軍將校軍官們。

這些年大明不打仗了,可大明要知道如今世界上究竟是怎麼打仗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以前大明戰前,都會向敵軍進行飽和炮擊。可現在看來,明軍那時候的飽和炮擊根本就不算個啥。

那時候明軍最多也就組織起,相當於二十輛多管火箭發射車的武庫艦齊射。

可現在,人家在主攻地段動不動就組織百十輛火箭發射車。而且發射的還全都是重型火箭彈,戰場對面的俄軍陣地,被炮火生生犁過一遍。

聯軍這邊也好不到哪裡去,以至於想要到達前線,必須走兩三公里的地道才行。

陣地上的土,隨便抓一把就有好幾塊彈片。土地,更是踩一腳能陷到膝蓋。

同樣,敖滄海和曹變蛟覺得對面的俄軍陣地也是如此。

當歐洲軍隊也進入到大炮和機槍鐵絲網時代之後,想要打贏戰爭就成了一場純粹的消耗戰。

這是大明兩個野戰軍師長的共同感覺!

就像是曹變蛟說的,想要撼動這樣的陣地,沒有坦克是萬萬行不通的。

“沒想到,這幫黃毛鬼別的不行,打仗倒是學得挺快。我記得當年,有支火繩槍就不錯了。這才二十年時間,居然已經進步到了這個地步。

好在我們們一師已經裝備了坦克,雖然只有一個連九輛坦克。老曹,你們那裡裝備了多少。”

“敖爺!別套我話了,只有五輛坦克,還是訓練用的訓練坦克。

前年和去年的產量,都給了兩個坦克團。不過咱們好歹比袁崇煥強一些,聽說他們那裡只有三輛作為訓練用。

四師乾脆就一輛沒有,遇到這樣的戰場,他們只能跟這些黃毛人一樣打塹壕戰的煎熬。”曹文昭無奈的又舉起望遠鏡,現在就是在瞭解戰場。

照這樣下去,他們早晚也會面對這樣的戰場。好像全世界在一夜之間,都裝備了機槍大炮,好像以前那樣的勝利,恐怕再也難找了。

“黃毛鬼的裝備搞得好,還不是拜吳三桂那個小王八蛋所賜。從我們大明偷,又找牛津劍橋的博士來研究。

可惜啊!這小子也不知道鑽到哪裡去了,有人說在孟買死了,也有人說逃了。反正現在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如果被我找到,肯定把他剝皮拆骨大卸八塊。”

看到這樣的戰場,敖滄海就恨得牙癢。

如果吳三桂不出現,西方是絕對不會這麼快實現火器化的。

其實西方的基礎教育一直搞的很好,尤其是化學和物理人才一直不缺。雖說受教育的大多是貴族,可人家畢竟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