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想要在一個地方豎立起權威,首先要從打破信仰開始。

燕子磯邊上就有一座龍王廟,廟裡香火鼎盛。每年三月三,都會有大批信徒來到這裡,乞求龍王爺給予一年風調雨順。

甚至官方,也會在這個時候組織祭祀,並且大辦廟會人流摩肩擦踵好不熱鬧。

每年到了廟會的時候,就是廟裡面的老道大大賺一筆的機會。

江南煙雨朦朧,每到春季到處飄散著如煙如霧的春雨。不過每到三月三,老天爺很給龍王爺面子,天上豔陽高照,一掃入春以來的陰鬱。今年更是提前三天,就沒了討厭的雨霧。

一大清早,就有人來佔場子趕廟會。香客多,自然商機也多。不少附近貧苦的百姓,挑著擔子帶著農產,又或者是自家編織的草鞋,女人制作的老虎等等前來販賣。

道士們更是從午夜開始,就在龍王殿前大燒香火。數里外就能看到這裡濃煙滾滾,好不熱鬧。

李浩穿著一身長衫,頭上戴著雁翅帽,腳踏薄底快靴。頭上的短髮被遮住,任誰看一眼都會稱一句俊俏的小郎君。

只是可惜,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很多人看了都很惋惜。紛紛搖頭,都說毀了這副好皮囊。

李浩倒是不太在意,自從斷了腿之後,好長一段時間,醫生都告訴他今後走不得了。後來李神醫親自動的手術,這才讓李浩好過來。

能不用坐輪椅已經出乎李浩的意料了,瘸一點兒不算什麼。就算自己是瘸子,史老頭還是願意把如花似玉的小孫女嫁給自己。

今天是廟會,也是李浩精心準備揚威的地方。

帶著幾個爪牙進了龍王殿,裡面到處是人。好多人手裡拿著香火,對著龍王爺納頭便拜,嘴裡乞求風調雨順,還有個別不要臉的,乞求龍王爺能保他一世吃喝玩樂。

桌子上擺滿了祭品,最上面的居然擺了三牲。那隻豬半閉著眼睛,很明顯有點兒死不瞑目的意思。

“爺爺!三牲不是皇家祭祀才能用的麼?怎麼這裡也用三牲?”李浩是個好孩子,只要不懂就會向有學問的討教,而史可法恰恰就是那個被討教的人。

一句爺爺讓史可法笑得見牙不見眼,很滿意的看了一眼李浩,指著三牲說道:“自古三牲就是大祭禮,遠古莽荒之時還有用人來祭祀的壞習慣。

到了漢唐時代,牛逐漸成為田中勞作的主力。所以官家就出了禁令,不得隨意宰殺耕牛,以至於後來演變成不得隨意殺牛。

所以,牛這種牲口就成為了只有皇家祭祀才能使用的高檔貨。

我們大明雖然也有不殺耕牛的傳統,但卻不禁止食用肉牛。所以,民間宰殺牛並不犯法。”

“哦!多謝爺爺指教。”李浩一躬到地,充分展現了一個孜孜求學後輩的向學之心。也充分滿足了,史可法好為人師的虛榮心。

走了兩步,看到門前的功德箱子。也不知道那些道士是怎麼想的,功德箱三面是漆木,朝外的一面居然是玻璃做成的。

大家可以明晃晃的看見裡面投進去的錢幣,一堆銅錢裡面經常可以看到閃爍的銀光,甚至偶爾可以看見閃閃的金光。

不斷有信眾向功德箱裡面扔錢,好像扔的錢越多,今年就越能風調雨順一樣。

李浩看到裡面居然有金幣,眼珠子都差點兒瞪出來,沒想到這些老道這麼好賺。開個廟會,就比得上一個縣的稅賦。

怪不得,清理田畝的時候。報告上寫著,道門和佛門,才是江南最大的兩家地主。而且因為信徒眾多,道門和佛門居然可以免稅。

即便如今的天下是李梟做主,楊嗣昌也沒有絲毫改變的意思。究其原因,好多官員們其實也都是佛道信徒。

對於佛門或者道門的道場,都是睜一眼閉一眼的態度。畢竟,好多事情都求著神佛呢。例如升官發財,例如永享富貴。

“難道說這幫人真的覺得,扔的錢越多,龍王也會保佑他們?”李浩有些疑惑的看著功德箱,回頭詢問史可法。

“呵呵!愚夫愚婦而已。”史可法捋著鬍子,搖了搖頭。

“住口!在龍王殿不敬龍王,你可知會為我金陵百姓帶來什麼樣的災禍麼?”看守功德箱的道士怒了。

尼瑪!老子最重要的收錢日子,哪蹦出兩個不識相的王八蛋。

“哎呦!怎麼這樣說話,龍王爺會怪罪的。”一個老婆婆說著吳儂軟語。

“向龍王爺磕頭認錯,不然老子打得你滿地找牙。”一個小夥子開始擼胳膊網袖子。

一時間,整座大殿都是要這二位磕頭認錯的聲音。聲音喧囂,幾乎要把房頂掀開。

“呵呵!若是龍王收了錢就風調雨順,不收錢就降下災禍。那龍王豈不是個利用手中權力勒索百姓的貪官?”李浩笑笑向著那道士攤攤手。

“你……!”道士手指戳向李浩的鼻子,氣得五官都扭曲了。

“你,對就是你。我剛剛聽說,你是來求子的。拜託一下,龍王是負責送子的?我怎麼沒有聽過?需要兒子,就去找老公。如果多年未曾孕育可以找大夫,找這些龍王、菩薩、佛祖啥的會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