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梟很專注的看著這兩概念車,這車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大!

真的非常非常大,足足有後世公共汽車兩個大。不但大,而且還重。一輛車的淨重,和後世的主戰坦克差不了太多。

李梟覺得,這玩意即便能開出來,估計大明的道路也沒幾條能夠行駛,怪不得牛頓打了鐵路的主意。

沒辦法,製造工藝不成熟,好多東西只能犧牲空間和重量。這種東西,根本就談不上價效比。

發動起來,隔著好幾十米李梟就能聽見發動機的轟鳴。走近了,牛頓說啥自己根本聽不見,滿耳朵都是巨大的噪音。

這玩意要是放街上,估計能嚇瘋一兩個。

價效比是談不上了,公路行進每小時只有六十里,合後世大概是三十公里每小時。這差不多就是一個人步行的速度!

李梟不說話,別人也不說話。大家都看出來,大帥的臉色很難看。

不過這已經是一項了不得的成績,好多人還是第一次見到,居然車不用馬拉自己就能跑。

“這東西載重多少?”李梟一邊琢磨這東西能幹嘛,一邊問道。

“按照你們大明的計算單位,能拉四萬斤。”牛頓說得還挺自豪。

四萬斤,換算下來也就是二十噸。老子他孃的花這麼多錢,就讓你小子給老子弄來一個燃油火車頭?還他孃的輸出功率嚴重不足,只能拉二十噸的貨。

這玩意要是量產,估計也沒什麼地方能用。

李梟琢磨了一下,無奈搖搖頭。看起來讓科學家們自己研究,估計就是這麼個下場。

不得已,看來自己必須要拔苗助長。

示意把這東西停了,他孃的現在說話基本靠吼。再吼下去,嗓子就要啞了!

“把東西從鐵軌上卸下來,行動部分重新設計成這樣。”李梟在圖紙上畫了一個履帶的草圖,畫工不咋地,只能湊合著看。

“那傳動裝置怎麼弄?”牛頓很明顯沒有看懂李梟歪七扭八的草圖。

“這個帶齒輪的輪子叫主動輪,剩下這些叫負重輪,主要是將整車的重量平均分攤到地面上。不然,你這車弄不好會陷入到泥地裡。

負重輪要雙排結構,中間可以容得帶履帶誘導齒……主動輪和負重輪之外,還需要有個誘導輪……!”李梟連說帶比劃,把自己知道的履帶車概念講給牛頓聽。

自己以前也曾經給徐家兄弟講過,不過這倆傢伙一年多也沒搞出一輛成品來,現在李梟決定抱一抱牛頓這支粗腿。

或許科學巨人,可以將自己的想象變成具體的東西。

既然暫時沒有汽車,那就乾脆鼓搗出一輛履帶式的拖拉機。大明的公路雖然不能承受這車的重量,可想來大明的農田應該是沒問題的。

尤其是履帶車輛,對付泥濘地形有先天優勢。如果車體重量再控制一下,在農田裡面犁地什麼的,比耕牛效率要高多了。

看著李梟的草圖,結合李梟的講解,牛頓略微思索了一下,立刻理解了李梟的意思。要不怎麼說,科學巨人就是科學巨人。腦結構,就是與常人不一樣。通俗來說,就是聰明!

多少錢也賣不來聰明,李梟從牛頓建設性的意見中看出來,大明的農田裡面很快就會有拖拉機用。

再推而廣之,大明會率先整出坦克這東西。

難以想象,在這年頭坦克的優勢有多麼的大。如果自己有一支坦克軍團,橫掃歐亞大陸基本不是啥夢想。

不過這個夢想,還需要牛頓不斷完善才行。想要造出一輛有現代意義的坦克,還不知道猴年馬月。

牛頓思考了一會兒,立刻給出瞭解決方案。他對著手下一個人快速的用英語說著什麼,那個人不時回應兩句。

很快,那個人拿著畫夾子開始畫。滿是黃毛的手裡,鉛筆不斷滑動,很快白紙上就出現了一幅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