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梟在埃及待了三個月,這三個月來新家坡不斷有物資運過來。經過幾年的建設,新家坡的軍火工廠已經初具規模。
爪哇的造船廠,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現在雖然還不能生產八萬噸的貨輪,不過生產三萬噸左右的輪船已經不是問題。
大明軍隊的補給,就是靠著這些越來越龐大的船隊支撐。如今,船隊已經可以在孟買得到應有的補給。透過休整吳三桂留下的簡陋鐵路系統,印度出產的煤炭好像小溪匯入大海一樣,從印度各地被彙集到了孟買。
以至於孟買城好多工廠的廢墟被簡易清理之後,就變成了煤場。孟買城,如今變成了一個煤炭的王國。只要起風,整個孟買城上空就飄著一層黑雲,宛如人間地獄。
約瑟夫發現,他越來越難以控制埃及了。軍事力量的介入,讓大明在中東有了巨大的聲望。隨之而來的,就是大明銅哥兒和銀元在埃及的流通。曾幾何時的硬通貨法郎,忽然間不好使了。
因為大明在埃及收購糧食,用的就是銅哥兒和銀元。想要購買大明質地精良的棉布,華麗的絲綢,精美的瓷器,還有各種各樣的工業品,必須用銅哥兒和銀元,你用法郎,對不起,人家不收!
在出口成品的同時,大明正在從世界各地不斷進口原材料。印度的棉花,埃及的長棉絨,是最大宗的進口商品。尤其是埃及的長棉絨,一經運回國內,立刻得到了國內棉布廠的好評。
如今大明的印染行業,也日漸紅火起來。傳統的印染作坊,已經被一座座印染廠取代。
大明的花布,不掉色不縮水。不管在埃及還是印度,又或者是阿拉伯國家,全都是搶手貨。那些大軍花掉的銀元,很快就會透過大明的工業製成品又回流到大明手裡。
艾虎生高超的手法,使得大明做到了以戰養戰。在不影響本國蓬勃發展的情況下,養活一支四十萬人的遠征軍,這絕對是一門大學問。
彈藥是新家坡產的,輪船是爪哇產的,鋼鐵是澳大利亞貢獻的。牛羊來自阿老伯人,糧食從埃及購買。海鮮是提供者是印度和錫蘭島的漁民,一切都能夠從被佔領的地方解決。
最近一段時間,李梟唯一得到國內的支援是遠征軍的軍裝,還有最新組建的海軍陸戰隊三師。師長是一個叫做袁可立的傢伙,這是李休極力推薦的結果。
李梟相信弟弟的眼光,這樣一個被他推薦的人物,必然有其過人之處。
如今李梟手裡,有陸軍第一師,陸軍第二師,外加三個海軍陸戰隊師。
三個月時間裡面,繁忙的輪船,將陸軍第一師運送到了蘇伊士港。海軍陸戰隊第二師左良玉部,也逐漸從剿滅海盜的事業中脫身,集結到蘇伊士。
袁崇煥的陸軍第二師,如今鎮守在錫蘭島和孟買城,控制住關鍵節點。還得分兵去防守迭戈加西亞島,剩下的一部分未來也會被投入到蘇伊士。
蘇伊士從一個小小的海港城堡,忽然間變成了大軍雲集的地方。蘇伊士運河開通後,敖爺的陸軍第一師,更是乘船直接殺到了塞得港。
約瑟夫悲哀的發現,數十萬的大明軍隊已經完全佔據了蘇伊士運河兩岸。原以為大明說在蘇伊士運河駐軍不過是說說,現在看起來完全錯了。大明軍隊正在做大規模的集結,天知道這支龐大的力量最終要做什麼。
不過有一天約瑟夫是知道的,憑藉這支軍隊的力量,橫掃歐洲完全沒有任何問題。難道說,李梟想像蒙古人一樣,橫掃歐洲?
聯想到大明對於利益的貪得無厭,約瑟夫戰戰兢兢的給拿破崙寫了一封信。
李梟並沒有進軍歐洲的打算,他還沒有自大到佔領地球的地步。不過,一些小目標還是需要達成的,例如干掉奧斯曼帝國。
戰役準備足足做了六個月時間,塞得港除了陸軍第一師之外,已經裝滿了各種各樣的戰爭物資。從糧食到彈藥,再到被裝,除了倉庫連民房都被徵用了。
印度人正在加班加點的修建倉庫,用來存放過多的物資。
一切都準備完畢了,李梟終於露出猙獰的獠牙。這一次他的目標是——塞普勒斯。
塞普勒斯總督奧烏茲抻了一個懶腰,這是一座風景宜人的島。蔚藍的海水清澈見底,一波波湧浪不斷拍打著海岸。海鷗在天上飛,漁民在港裡面售賣海產。
港口林立的船帆是賦稅的來源,商人們總是在這裡歇歇腳,然後前往中東。
身後美麗的情人還在酣睡,昨夜的一場大戰消耗了她太多的體力。奧烏茲很喜歡現在的生活,如果可能他願意這樣活到死。
天邊的海上出現了一個黑點兒,又有大船來了。會帶了什麼貨物?明國晶瑩剔透的玻璃器皿,還是精美無暇的瓷器。有或者是身上穿的華美絲綢,如果是一船花布的話,自己願意用大價錢買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