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梟給孫承宗的建議是將奏章留中不發!
對於這種明顯帶有政治陰謀的奏章,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當沒看見。拿回家墊桌腳燒熱炕都沒關係,就是別拿這東西當回事兒。
對於這種事情,老的都成精的孫承宗當然知道怎麼處理。他來到李梟面前問這個事情,或許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他也想試探一下,李梟現在到底有沒有做皇帝的打算。
大明已經足足有五年沒有皇帝了,自崇禎帝開始,朱家皇帝這個說法已經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句烙印在國人心裡的名言,正慢慢的失去效力。
如果有人現在還說國不可一日無君,馬上就會有人出來反駁。現在皇位空懸五年,不也沒什麼事情?
若是那人還不識相,說什麼上蒼必降下災禍之類的鬼話。就會有老人過來,朝他臉上狠狠吐一口唾沫。人後問他多大了,知道不知道二十年前的大明是個什麼模樣。
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韃子在北邊侵略肆無忌憚,朝中魏忠賢誅殺忠臣如同草芥。那時候老百姓吃的是什麼?觀音土,娘娘香。
孩子吃了不消化,肚子大得像個鼓,腦袋大的像銅鑼。每年餓死的人,算都算不過來。河南只要一發大水,災民們就像蝗蟲一樣鋪天蓋地的出來逃荒。
可現在呢?一天吃三頓,還都是乾的。大帥的遼兵在外面老打勝仗,不可一世的韃子,全都龜縮在遼東種地放羊。
睜著眼睛說胡話,你他孃的到底是眼睛瞎了還是心瞎了?
李梟並不擔心國內掀起什麼政治風浪來,隨著一代年青人的逐漸成熟,東林黨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四書五經之類的玩意沒人學,孩子們上學只讀兩科,語文教授識字,數學教授計算。
四書五經都沒了,心學那種極其艱深的哲學問題就更沒人提了。所有的事情,都向務實方向發展。
能計算自家一年產多少麥子的孩子,遠比會吟詩作賦的更加受歡迎。老百姓是最純粹的一群人,他們只喜歡能給他們帶來安逸富足生活的人。太祖皇帝說得好,棍棒打不倒經濟規律。整天想著生命不息鬥爭不止的人,那他孃的是希特勒。
東林黨現在沒有市場,今後更加沒有市場。他們是一個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政治勢力和學術派別,李梟要做的就是等他們壽終正寢就好。自己今年才三十三歲,身體狀況還不錯,有時間等得起。
顧大中們也知道自己的處境,所以才會拼死出來鬧騰一把。如果李梟真把他們砍了,反倒是遂了他們的意思,不管怎麼說也算是青史留名。
老子就不管你,甚至都不抓你。就讓你看著,老邁迂腐的東林黨,在世人的眼中逐漸腐爛,最後煙消雲散。
至於他們鼓動百姓造反,李梟就更加不信了。
華夏的百姓是最好的百姓,他們只有在活不下去的時候才會造反。有飯吃,有肉吃,還有酒喝的太平日子,誰腦子抽風了才會去造反。
沒有百姓參與的造反也配稱造反?說到大天去,也就配稱個戰亂。
李梟沒有去天津乘船,跟著敖爺一起南下。他要等滿爺和另外一個人回來!
李浩雖然年紀小,但也是李家人。這些年行走天下,也算是頗有歷練。還是把他調回來,給自己看著這個家。
滿爺的忠誠李梟不懷疑,曹文昭的忠誠他同樣不懷疑。孫承宗和張煌言是他的堅定政治盟友,只要這些人在,大明就不會有問題。
李梟在京城裡面足足待了二十多天,密度頻繁的召見了許多人。當李浩回來的時候,李梟就知道自己該走了。
隨著最新式服役的十艘鐵甲艦加入,大明海軍已經有足夠多的艦船,用來封鎖印度西海岸。
這些年興建的造船廠,終於開使發揮效力。隨著艦船越來越大,機帆船已經很少在海上漂了。敖滄海一師去印度,乘坐的是五萬噸級的貨輪。那東西停在碼頭上,真的跟山一樣高,看著就讓人心生敬畏。
李梟需要跟隨最後一批戰艦,前往錫蘭島。那裡如今是大明與印度對峙的大本營,每天都有貨輪到達錫蘭島。將山一樣高的貨物運送到岸,海運的效率被髮揮得淋漓盡致。
按照綠珠與章西女王和鐵普蘇丹的協議,每天都有物資被偷運到印度去。吳三桂已經感覺到壓力,因為越來越多的邦國拒絕向孟買繳納賦稅。
而吳三桂此時,對這些邦國只能口頭恫嚇,因為他的兵全都被迫跟明軍對峙,隨時防備明軍的登陸。他沒有力量,剿滅如此眾多的邦國。
“大哥,你這一年到頭在外面奔波,也沒個消停時候。”李浩跟在李梟身後,走起路來顯得沒精打采。通往蜀中的鐵路,還有最後一段沒有勘驗清楚,自己卻被大哥十萬火急的召回來。
也不知道自己走後,那些人能不能探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出來。從漢中到蜀中的鐵路,需要穿越無數險峻的地段。
這一路鑽山打洞,還需要架很多橋樑。看那險峻的地形李浩就知道,修建這樣的路一定要死人,而且還是很多那種。
有些時候,勘探得準確一些,會少死許多人。李浩知道,在這些危險路段施工的一定回事外族人。可他還是覺得,人命就這一回,沒了,就真的沒了。
“你昨天晚上說的事情其實有些小家子氣!修錯了隧道會死人,架橋太過險峻也會死人。可你知道不知道,若是京城有事情發生,那會死多少人?
你看看眼前的繁華,你也不想這些場景變成滿目瘡痍遍地煙火吧。幫我看好家,不要讓東林黨的那些人鬧事。這就是你作為李家子孫的責任!”李梟說得鄭重,李浩也沒有辦法,只能照辦。對他來說,大哥說的話就是聖旨。
哥倆乘坐的馬車,在馬路上快速行駛。馬路邊上的高樓,一棟棟迅速被甩到身後。通往通州火車站的路上,每隔兩米就有一名士兵在把守。
“知道了大哥,我會看好家。”李浩也知道,自己待在京城的意義。事實上只要李家還有一個人在京城,大明就沒人敢造次。
“不要插手管任何政務上的事情,那都是老狐狸們的天下,你太過年輕了……!”李梟正在說話,忽然間感覺到天旋地轉。
口鼻裡面滿是燥熱的氣體流動,自己乘坐的馬車好像在翻筋斗。李梟和李浩,都成了在馬車裡面翻滾的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