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廣總督不給李梟好臉色,可廣州知府付仁安卻對李梟很是巴結。李梟下榻的地方位於白雲山腳下,依山傍水環境清幽。最難得的是,這地方涼快。

蒸籠一樣的熱風貼著水皮吹過來,吹到草廬裡面的時候變成了涼氣,而且是帶著溼潤水汽的涼氣。吃過午飯之後,弄張躺椅躺在水邊睡上一覺,別提多舒服。

“大帥!廣州城內的鄉勇和守備軍沒有任何異動,城外守備軍調動了一個團,是為了給陸戰三團騰出營房。”孫興看到李梟醒了,趕忙過來向李梟稟報。

“知道了!叮囑三團要好好警戒,人逼急了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李梟覺得,今天最好的結果就是直接把楊鶴氣得中風。那樣就可以大家一團和氣,楊鶴先生因為健康原因下崗。朝廷不再設立兩廣總督,這塊盤踞在中華大地上最後一塊不穩定因素,將會得到徹底解決。

“諾!”孫興答應一聲,轉身出去佈置。

李梟不太擔心楊鶴狗急跳牆,陸戰隊距離自己只有一公里,雖然沒有裝備阿卡步槍,但裝備有馬克沁重機槍。迫擊炮也足足有三十六門之多,從火力上來說,整個廣州城的軍隊加一起,都比不上陸戰三團的兩個營。更何況,廣州港就停著兩艘鐵甲艦。三百八十毫米的三聯裝主炮不是擺設,厚重的廣州城牆,只要一發炮彈就能戳個窟窿。陸戰團都配屬有一個炮兵營,裝備的都是戰術級別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

其實當初漁老曾經建議,在八十毫米迫擊炮和榴彈炮過度中間,增加一種一百零五毫米口徑。結果被李梟拒絕,雖然這會帶來一些火力盈餘的浪費,但這位後勤保障提供了極大便利。

六十毫米迫擊炮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擲彈筒。這東西完全由步兵攜帶,攻擊範圍是三百米到八百米之間,完全超出步槍射程。填補了八十毫米迫擊炮和步槍之間的火力真空地帶!

現在遼軍陸軍用炮彈只有兩種口徑,一種是八十毫米迫擊炮炮彈,一種就是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炮彈。彈道平直的加農炮,如今也被列入淘汰名單。

反正炮彈和子彈的口徑越統一越好,這樣非常方便軍隊的後勤補給。

見識了後世軍隊補給的李梟知道,真正的大兵團作戰時,補給是有多麼的重要。

為了給陸戰三團騰出營房,廣州守備軍整整騰出了一個師的營房。

沒辦法,陸戰隊是參照野戰師組建的。一個團的編制比守備軍一個師都要大,一個師的營房人家也住得滿滿當當。其中還有兩個連,負責李梟駐地的外圍警戒。住在李梟的駐地裡面!

陸戰隊進駐之後,立刻轉入戰時狀態。槍彈發放到單兵,每個兵的挎包裡面都有二百發子彈和五發手榴彈。炊事班不但自己做了熱飯,還給每個人發放了一包單兵口糧,足夠沒有任何後勤補給下,一個人兩天的消耗。每個都把水壺灌得滿滿的,全團已經進入臨戰狀態。

可整整一個白天,卻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整個廣州城內城外的守備部隊,除了給李梟騰營房之外,沒有任何動作。埋伏在城內的李永芳臥底,甚至專門去看了彈藥庫。

別說子彈,就連槍都好好的鎖在彈藥庫裡面。從未有命令,讓開啟彈藥庫發槍。

一切的跡象說明,楊鶴準備捏鼻子認了,去杭州養老。

入夜!廣州城按照以往的慣例,在太陽下山之後一個時辰,關閉了城門。城門雖然關閉,但廣州人多年養成的習慣可關閉不了。街上摩肩擦踵都是人,各色小吃組成的夜市裡面,更是人頭攢動。

歌舞伎町周圍,更是鶯歌燕語,女人放肆的調笑聲可以傳出去很遠。一切都跟平常沒有任何區別,這是一個尋常到不能再尋常的夜晚。

廣州人不太喜歡用京城人的鐘表,每天還是十二個時辰。亥時剛剛到,就有人飛馬衝進了軍營。得到了手令的軍官們,立刻吩咐開啟武器庫分發武器。

那些平日裡被認定為不可靠的軍官,今天晚上都有好運氣。或者是老戰友請客喝酒,又或者是相好的邀約。有些遼軍中派來的傢伙,平日裡不抽菸不喝酒,又沒有相好的。紛紛忽然間消失,沒人知道他們去了哪裡,如果想知道估計得去問閻王比較好。

十幾年的兩廣總督,已經把兩廣變成了楊家的天下。對外楊鶴總是說自己是杭州人士,其實他只不過是成年之後才去的杭州求學。他真正的故鄉是廣西思恩州,和那位被迫自焚而死的著名土司一樣,他也姓楊。之所以姓楊,不是因為他家是楊老令公的後人,而是因為他家也是土司。算起來,播州楊應龍跟他家裡還是親戚。

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上,事實上大漢民族從未停止過開疆拓土。從最初的中原九州,發展到現在龐大的國土,大漢民族用了幾千年。

與其他迅速擴張的帝國不同,大漢民族的擴張雖然慢,但是根基非常紮實。屬於站住了就不走那一型別,只要進入了華夏版圖再想出去就難了。

當然,漢民族的擴張也不全都是無往而不利的。當遇到那些地處偏遠,又或者是深山老林,實在不適合居住,偏偏又有山民居住的地方。朝廷往往派不出官員來管理!

原因非常簡單,鳥不拉屎的地方有個毛線的油水。老子當官兒不是為了情懷,而是為了光宗耀祖加上搞好家庭生活質量。情懷!凡是光說情懷不說利益的,全都是耍流氓。

皇帝一言九鼎,但也不能經常性的耍流氓。

不過朝廷裡面總是有聰明存在,他們發明了一種叫做土司的獨特物種,幫助朝廷管轄這些邊遠地區的人。他們接受皇帝的印信,代表皇帝管理這一片地方。這樣朝廷就可以在不增加開支的情況下,宣佈對這一地區形勢主權。

從唐代開始,這種不花錢就辦事的好辦法就開始推廣。受益最多的,就是西北和西南的這些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