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潼關位於關中平原東部,以地勢險峻和肉夾饃著稱於世。
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之地。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嶽。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這裡形勢的險要。
張獻忠看到潼關絕壁,眼皮就不住的往下跳。想攻克這樣的關隘,必須把屍體填得跟潼關城一樣高才行。手下的這些農民軍雖然跟著自己造反,但他們絕對不會跟著自己送死。
逼著人送死,最後只能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被這幾十萬人生吞活剝。
多爾袞看著遠處的潼關,心底也是一陣陣發涼。曾經聽探子形容過山海關,眼前這潼關遠比探子嘴裡的山海關險峻。這麼窄的路,更多的兵力施展不開。想要爬山,四周山路幾乎堪稱絕壁。別說是人,猿猴上去都費勁。也不知道紫荊關到底是個什麼模樣,但願比潼關好打一些。
“讓你的人推著這東西前行,多準備鑿子。我的人會幫你!”看到張獻忠一臉為難,多爾袞指著兩輛楯車說道。
楯車,上面蓋著厚實的牛皮。下面的釘得結實的原木,中間是空的,方便人站在裡面幹活。
後金攻打瀋陽的時候,用得就是這東西。不但可以扛得住明軍的火銃弓弩,加固之後連百十斤的大條石也不怕。雖然在錦州,被袁崇煥的大炮轟得渣渣都不剩。可潼關沒有迫擊炮,他們連佛郎機炮都沒有。作為大明武備最為落後的西北,戰爭還停留在刀槍劍戟的階段。
西北明軍連火銃都很少,潼關上面倒是裝備了幾桿老式火銃。不過和後金軍的火銃一比,就啥也不是了。
大黑山戰役下來還是有收穫的,畢竟在殘留的陣地上撿拾到了好多陣亡遼軍的武器。荷蘭人是使用火器的行家,燧發槍這玩意一看就明白。至於左輪步槍這東西,他們還沒研究明白子彈的結構。
皇太極出征的時候,在綁架來的趙士禎幫助下,後金已經改裝了好多燧發槍。
值得一提的是,迫擊炮雖然沒研究出來。但後金研究出了另外一種“迫擊炮”!這玩意跟李梟的迫擊炮外觀差不多,只不過裡面沒有撞針而已。發射之前先要把定裝炮藥裝進炮膛,然後從炮口塞進炮彈。利用炮彈下墜的力道,直接砸爆炮藥發射。
雖然這玩意比李梟的迫擊炮射速低,但卻有迫擊炮的一切特性。曲射彈道,拋物線射擊。在熟練炮手手裡,落點精確。另外還可以透過俯仰角度,調整射程的遠近等等等等。
最最最重要的就是,這玩意重量輕。一輛大馬車就能拉三門,這對於要長途跋涉的皇太極來講非常重要。
多爾袞讓人在遠處架好了迫擊炮,張獻忠一聲令下就有農民軍推著楯車往上衝。這一次張獻忠也算是大出血,只要推著楯車到了潼關城下,無論死活每人都有一百斤麥子。
推車的傢伙玩命的推,城頭上開始“噼裡啪啦”的放火銃。牛皮上澆了兩桶水,溼漉漉的厚牛皮成功阻擋住了火銃的子彈。那些亂飛的箭矢更是不在話下,厚牛皮上“砰砰”作響,裡面的人根本沒事兒。
奔著一百斤麥子來的農民軍高興壞了,本以為是九死一生的活計,居然這麼安穩。這一百斤麥子,也太他孃的好賺了。
張獻忠也直撓頭,以前最害怕的火銃在這玩意麵前居然不管用。怎麼攻打西安的時候沒想到這東西,他孃的害得老子損失了三萬多人。
三萬多人其實張獻忠並不在乎,農民軍有太多的嘴需要養活,多死一些還少一些吃飯的人。他在乎的是,自己居然沒有掌握如此先進的攻城技術。
手下這幫王八蛋,都是飯桶!張獻忠看了一眼手下這些人,給他們下了個定義。
潼關城下的八個飯桶正在不斷鼓搗著,出發的時候每人身上都帶著二十斤火藥。現在他們要做的就是藉著楯車的掩護,把這些火藥安放在城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