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世界113(第1/4頁)
章節報錯
雖然許誠將御魔試煉的兩個地圖,直接認知為私人訓練場和多人訓練場。
但在遊戲世界觀中,這兩種地圖都有各自的名字。
私人訓練場名為庇護所,多人訓練場名為汙染之地。
而庇護所地圖雖然被許誠認為是改造自家園庇護所,但這兩者的差距還是不小的。
家園訓練場的地面是乾燥的黃土地,周圍由白色的迷霧作為邊界,頂端也是如此,白霧內的空間整體呈半球形。
而庇護所的地面則是有些溼度的紅土,周圍則由巖壁作為邊界,其中空間也呈半球狀。
顯然,庇護所地圖就相當於家園訓練場地圖的一個面板,不過整體更陰暗些,與背景故事相對。
在背景故事中,舊神力量洩往的地方,是一個次級物質位面。
那裡不止有魔物,還有人類原住民。
而庇護所,就是原住民為了躲避魔物而開闢出的地下庇護所。
同時,玩家們則是原住民得神指引,召喚出的神之使徒,使命為消除魔物收復地面。
此外,地圖內的六芒星陣也不再由空間之神的投影親自主持,而是由六位空間神教的教徒進行充能傳送。
教徒們會將玩家傳送到地面,這就是進入多人地圖了。
而這一次,多人地圖就是真正的多人無縫大世界了。
巢蟲留下的界膜承載力很強,這是穆笙敢向海藍星數百億人開放諸神遊戲的底氣。
然而如今,穆笙只不過是在界膜上裝載了十多萬人需求的家園訓練場,以及數量少一些的實戰對局地圖,根本沒用多少“容量”。
因此,孟策和墨鑰才將汙染之地製作為了無縫大地圖。
在孟策的規則設定下,汙染之地甚至還會自動汲取界膜外的精神力不斷擴大,直到達到一定程度。
這是無縫大地圖的優勢,只需一個穆笙的夢境作為原材料即可,無需像小地圖一樣,對原材料需求很大。
而無縫大地圖最終能承載多少人,不看原材料的多少,只看這幻夢境在精神力的滋養下,成長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不過這些,許誠暫時還不知道。
他至今還以為自己所處的那片丘陵,就是多人地圖的全部了。
也以為遭遇的魔物,都是系統每隔一段時間重新整理出來的。
然而實際上,這塊無縫大地圖的設定非常擬真。
魔物有各自的領地,也有各自的習性,都以現實作為設定模板。
之前許誠遇到的,只不過都是獨居的中小型外星生物,也就是遊戲裡的魔物。
他誤入了那些魔物的領地,這才遭到了魔物的攻擊。
若是許誠是野外生存經驗豐富的殖裝操控師,大概很快就能意識到這一點。
可惜術業有專攻,許誠沒有專門學過有關外星生物的知識。
只學了一些應對中小型外星生物的戰鬥技巧,並不包括“外星生物的習性”之類的學識。
畢竟外星生物大多處於人跡罕至的地帶,偶爾有流竄到人類界域附近的,也會早早被衛星察覺,由專人處理掉。
許誠過去身為普通的基因武士,大多活動在人類界域與一些不法分子戰鬥。
基本沒機會遭遇野生的外星生物,頂多是與中小型外星生物製作的殖裝戰鬥。
因此所學較為片面。
也只有會操控殖裝去野外歷練,同時培養殖裝的殖裝操控師,才需要深度學習外星生物相關的知識。
以此避免誤入什麼無法對付的,會導致殖裝損失的強大生物領地。
而御魔試煉身為面向殖裝操控者的訓練場,自然完全模擬殖裝操控師需要面臨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