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無論什麼年代,都是免不了有人追星的。

自從白編輯來到國家土木工程協會這邊報了趙國良就是大作家的身份之後,整個協會的工友們都炸了。

這件事情那是一傳十,十傳百。本來這個單位就沒多少人,而且都是老熟人了。

所有人一下子都知道了單位裡面出了一個大作家。

趙國良頓時就覺得自己身上被投放熱烈目光的時間越來越多。

有意思的是,單位裡面還有些年輕的女同志,那就沒事就往自己這邊湊呀。

她們都想要看看大作家到底長什麼樣?

這年頭厲害的人他們見識的多了去了,但作家還真是稀有物種。

真的是比大熊貓還要稀有。

這年頭能拿起筆來創作文學的人真的太稀少了,不像後來網路時代,隨便是個人都可以寫。

當然了,寫了之後有沒有人看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趙國良寫的故事實在是太精彩了,很快就風靡了整個京門。

而且還有向著外省甚至全國蔓延開去的態勢。

現在連旁邊的津門也開始有人想要拿京門日報的《智取威虎山》來看了。

那個熱烈程度簡直不要太誇張。

只能說這年頭閱讀物真是稀有玩意兒。

真有什麼好的書在一些文學愛好者手中,那是流連輾轉,迅速傳播開去。

有時候一本書借出去還是好好的,回來的時候都已經被翻爛了。

因為借的人實在是太多,看的時候雖然大家都很愛惜,但畢竟看的頻次太多了。

想要儲存的好也是不容易啊。

以至於現在從津門日報第一版刊登《智取威虎山》的那一期開始,就被人收集起來了。

有的人就是等著《智取威虎山》完結的那一天,把所有收集起來的報紙編輯成冊,到時候絕對能賣個好價錢。

不過這些報紙想要賣的可能性估計都不大,能夠珍藏起來的,最後都成為了極為罕有的珍藏品了。

這年頭有本書都不容易啊。更別說是寫出這個故事的作家了。

現在趙國良可不僅僅是在報紙上面出名。

哪怕在文藝創作界裡面那也是名聲大噪啊。

可謂一書封神!

大家都想要認識一下這個大作家,可是津門日報這幫編輯真的太雞賊了。

愣是沒有透露出趙國良的半點風聲,保密工作做的那叫一個好呀。

就生怕別人搶了他們的臺柱子。

畢竟像趙國良這樣的超級作家真的是太少有了。

津門日報的工作人員都非常清楚,現在趙國良就是他們的一切。

趙國良在,津門日報就能夠獲得巨大的提升,就能夠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

趙國良不在,那麼一切就變成空談。

現在趙國良就是他們報社的核心競爭力啊,其他報社也是非常清楚這一點的。

所以他們想要用非常高的稿費來把趙國良挖到自己報社來,因為無論給趙國良多少稿費,那麼後續很快就能夠透過巨大的銷量賺回來了。

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呀,誰得到趙國良誰就能夠得到報社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