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稱讚了蘇梅和魯彥的成果,但陳曦心裡卻在核算這一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所帶來的損失。

航行過程中遭遇空賊團這種事情屬於突發性意外,是無可避免的事情,也是事情發生之前所無法預防和阻止的。

因此遭遇空賊團所產生的損失,對於浮空船的船主來說往往是額外增加的運營成本。

就比如陳曦他們的這一單,儘管只是一但簡單的貨運生意,他們也如期按時完成了貨物的運輸與交付,並且收取了報酬。

但這一單運輸所獲得的收益扣除正常情況下所有的運營成本之後,收入大約也就是幾百塊而已。

畢竟整單生意貨主付出的運費一共也就一千兩百塊,如果單只是接這樣一單生意,雖說不是沒得賺,但肯定也是不划算的。

通常情況下浮空船的船長都會根據自身貨艙的大小視情況多接幾單,或者自己買點貨物壓艙,運到地方之後賣出以增加收益。

陳曦他們也是這麼幹的,在機巧船團天樞的時候就賣出了船上攜帶的部分補給,賣掉之後的收益甚至比他們這一單貨運生意的收益還多。

然而這些收益都在剛才的戰鬥中被打出去了,甚至還虧大了。

因為魯彥打出去的速射短魚雷即便有著葉琳的關係可以從珠峰城的城防軍那裡拿到免費的補給,這樣一發速射短魚雷在黑市上的售價也高達兩千塊一發。

兩發魚雷四千,已經夠買一艘成色比較好的二手浮空艇了。

對於一些小船團來說,可能這兩發魚雷幹下去,船團的流動資金就可以宣告見底了。

即便對於一些比較富裕的中小型船團來說,這也是足以讓人肉痛的付出。

事實上,浮空船之間的戰鬥,通常情況下是不會發射短魚雷這種會把對方徹底幹沉的大威力武器的。

畢竟大家出來無論是跑貨運還是幹空賊團,本質上還是為了錢和生活,有錢賺的情況下誰會願意把對方轟的渣都不剩呢?那可都是錢啊!

所以通常情況下,無論是空賊團還是各個船團,亦或是普通浮空船,在交戰中都是使用火炮之類的武器攻擊對方,讓對方失去行動能力但又不會墜毀或者被徹底擊沉。

待對方速度慢下來之後,便會透過接舷的方式登船,搜刮對方船上值錢的東西。

說到底這不是古代人留下的歷史文獻當中記載的海戰,不會在戰鬥打完了之後還有飄在水面上的漂浮物可以打撈。

所有的收穫除非登船去搶奪,否則把對方打沉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墜落到雲層之下的浮空船通常都會摔得稀碎,什麼值錢的玩意也剩不下來。

而空賊團搶一艘船,一般收益也就是價值千八百塊的貨物,或者對方船上其他值錢一點的東西。

並且因為浮空船航線自由,航線只是大致上的航路,並不一定非要走固定路線,航程短固然節約成本,但適當繞路避開危險區域也是節省成本的一種方式。

所以講究一點的空賊團都會秉持著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的做法,不會把事情做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