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價格已經相當高了,陳曦自己有一把自制的電磁射彈槍,雖說零件都是攢的,但成本怎麼也沒超過100,和500一把的電磁手槍相比,差距相當的大。

事實上就連他那艘四手老艇買的時候花的錢也就和他現在採購的這兩把槍的總價相當。

雖說只是一艘全新浮空艇價格的七分之一,但也花了陳曦1500,幾乎掏光了他大半的積蓄。

不過這個價格本身倒也沒有什麼問題,並不存在故意開高價的行為,畢竟這些都是全新未開封的軍規貨,山巔城市軍工廠裡出來的東西怎麼都不是自己攢零件做的手工玩意能比的。

只是這個價格已然超出了陳曦身上能掏出來的現金上限。

好在這並不是什麼問題,集市上的交易開出來的價碼雖然是以通用貨幣來定價,但並沒有要求必須要用現金付款。

使用實物以物易物,只要雙方都認可商品的價值,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所以陳曦開啟了自己外骨骼上的儲物格,從裡面掏出了一件他從古代戰艦帶回來的古代造物時,攤販不僅沒覺得有什麼問題,反而露出了自己賺大了喜悅表情。

雖然山巔城市印發的貨幣是紮實的硬通貨,但古代造物卻是比貨幣更加硬通的東西。

貨幣還有可能有人不收,但古代造物可沒有任何人會拒絕。

“老闆,你看這個能抵價嗎?”陳曦將古代造物拿在手上伸向了攤販,示意他評估一下價格。

攤販並沒有伸手去拿陳曦遞過來的古代造物,只是俯身湊近了觀察這件古代造物。

這也算是交易中的一種規矩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對於未確定交易的商品通常都是不上手的。

“如果是古代造物的話,抵價當然沒有問題,不過這是個什麼東西?做什麼用的?”攤販一邊看著陳曦手上的古代造物,心裡評估著這件東西的價值,一邊也在向陳曦詢問著。

一件古代造物如果用途不明,毫無疑問將會影響它的價值。

雖說也能夠賣出高價,但相對而言用途明確的古代造物價格會比用途不明的高出三分之一左右。

陳曦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於是解釋道:“這是我在一艘被擊毀的古代戰艦殘骸裡找到的,應該是古代人用來儲存某些液體的容器,具體是幹什麼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對於陳曦說這是從古代戰艦殘骸裡找到的這種話,攤販並沒有太在意,只是半信半不信而已。

事實上為了凸顯自己拿出來的東西很厲害,每一個賣古代遺物的傢伙都會說自己是在古代戰艦殘骸裡找到的。

有的甚至還會加上一些誇張的描述,說自己歷經了多少危險才拿到,為的就是增添自己售賣的貨品的價格。

因此對於這種說辭,攤販也早就已經有了免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