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琳很快便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並且拿定了主意。

於是她對陳曦說道:“我可以答應你的邀請,不過這件事得按我的計劃來辦。放心,不會少了你的好處的。”

“唯獨這一點,我從來不操心。”陳曦笑了起來,對著葉琳搖了搖頭,然後對她認真問道:“說罷,有什麼需要我配合的?”

兩個人實在是太熟悉,葉琳一開口,陳曦就明白她肯定在算計著什麼了。

葉琳也不矯情,微微點了點頭之後便對陳曦解釋了起來。

她的計劃說白了也很簡單,那就是她去找她的老師,把這件事做成一個學術研究專案。

將她接受陳曦的招攬上他的船變成她僱傭陳曦的船去為她的野外考古活動提供服務支援。

畢竟真的一名學者接受一個浮空船長的招攬,這種事情說出去實在是好說不好聽。

而且更關鍵的一點是透過這樣的方式,葉琳可以從學院要來一些補助和專案資金。

固然她因為出身的關係在學院內部是受到打壓和排擠的,她所在的學派也不是什麼強勢的學派,但作為一個學者基本該有的東西她還是有的。

這不是那些打壓她的人不想剝奪這些東西,而是這些東西代表著的是一個學者的臉面,是整個群體的形象。

如果剝奪了葉琳的這些東西,她確實會過的很慘,連一個學者基本的體面都維持不了,會很丟臉。

但同時,她丟的還有作為學者這個職業、整個學者群體的臉面。

這是一個不能去打破的潛規則。

也正因為如此,葉琳雖然遭受了他們在學院內部各種傾軋、排擠和打壓,各種方面受到限制,學院內部的各種好處、福利,以及好的研究專案與課題都沒她的份。

可如果她真的自己給自己申請一個學術研究專案,打算開一個研究課題的話,那該有的東西都還是會有的,儘管可能只是最低限度的東西。

但是需要明確一點就是,即便對於學院而言只是最低限度的東西,對於外界而言都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別的不說,至少再買一條浮空船是毫無問題的。

不過顯然無論是葉琳還是陳曦都不是這麼無聊的人,也不會去做這麼低效的事情。

有這樣一筆資金,用來強化現有的這條船不好嗎?多買一條船除了增加額外的開銷和維護之外,對於陳曦和葉琳而言,並不會帶來其他任何實質上的提升。

或許多出一條船來確實可以讓他們搜尋的效率加倍,但這也意味著他們手上現在並不充裕的人手要再次分成兩份。

要知道即便把葉琳算上,陳曦手上目前能夠稱得上建立了初步信任的人算上他自己也才一共四個。

四個人開一條船都夠嗆,兩條船那簡直是擺明了給別人插手進來的機會。

就算陳曦和葉琳有把握控制住局面,可他們為什麼要放著穩妥的方案不用,非要去用不確定因素更高的方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