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軍憲兵202指揮部憲兵211營營區內。

快速集合的警報聲迴盪在空中。

但是,和往常不一樣的是,這裡沒有出現士兵集結和登車的壯觀場面。

在兩個小時前,211營區遭到了紅方空襲。

除了放在地下工事裡隱藏的部分戰車之外,地面上的設施和車輛早已經被炸燬。

轟炸造成了211營極大的傷亡,剩下所有官兵都躲進了地下掩體和防空洞裡。

此時的211營營長站在電話機前,不斷撥打其他兄弟部隊的電話。

他必須要獲得支援。

否則以現在211營的情況,前往衡山指揮部進行支援簡直就是胡扯。

直屬綠軍防務部門有四個指揮部——202、203、204、205,其中第202指揮部是衛戍部隊,實力最強。

該指揮部下轄憲兵第211、229、332營,炮兵第228營,裝甲步兵第239營以及兩個憲兵隊,每個營兵力約600700人,以及快速反應連、勤務支援連為主要任務。

其實和這個部隊是基於對戰時紅方特種部隊實施斬首行動和打擊“關鍵基礎設施”的擔心而建立的。

在以往的綠方預案中都是模擬紅方特種部隊突破淡水河口,搭乘氣墊艇、直升機等長驅直入,在內應的協力下打算從淡水河、新店溪沿線的橋樑進入北部政經中樞,其中包涵實施斬首行動的想定。

綠軍憲兵部隊則與當地警分局合作,模擬預置兵力於重陽、臺北、忠孝、中興、華江、萬板、華翠、光復、華中等橋樑,佈下重層工事,並在萬板大橋附近演練了“橋樑檢管及突發狀況應處”。

這個防衛計劃被稱為“萬鈞計劃”。

在“萬鈞計劃”中,綠軍憲兵部隊搭配“特勤中心”、“警政署”等聯合執行。

具體而言,就是當“萬鈞一號”、“二號”遭遇現實危險時,立即出動由憲兵第211營組成的“萬鈞部隊”實施掩護突圍,緊急搭載“一號”“二號”離開危險地帶。

懾於紅方精準打擊的作戰設計,在軍力部署上擴編衛戍憲兵部隊,將憲兵202指揮部連同臺北憲兵隊,一起搬到距離“一號官邸”僅有一路之隔的貴陽營區。

另外,還在機車連的基礎上組建憲兵快速反應連,增強貼身防護的嚴密性和機動性。

只可惜,計劃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紅方這次採用的根本不是綠方設想的那樣從水路進入,而是直接利用三蹦子跨越海峽,趁紅方空襲開始的時候,綠方部隊疲於應付空襲的機會以及前線灘頭防線和海岸警戒哨、雷達、系統被打擊和干擾最嚴重的時候進行了低空突破,直接在北部某地降落。

有一點綠方與判斷對了。

的確有“內應”分隊。

在內應分隊的引導下,所有的紅方特種部隊士兵更換便裝,化整為零,以幾人的戰鬥小組模式滲透至衡山指揮所附近。

之後紅方空軍以及火箭軍部隊配合滲透部隊對綠方最高官邸進行空襲,直接將女士驚出後逃亡衡山指揮所。

女士在這裡待了兩天,紅方北部滲透部隊已經到達附近,並開始組織突襲。

而就在突襲前,紅方使用無人機和導彈對附近的203指揮部所轄的幾個營進行了洗地。

這時候洗地剛過,人心惶惶,傷員也不少。

各營之間無線聯絡甚至都受到了很大的干擾,紅方也不知道在附近的海面上佈置了多少的干擾船和電子戰飛機。

現在唯一能保證隨時暢通的只能是有線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