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幽暗深淵(第1/3頁)
章節報錯
此時的潛艇已經慢慢浮到了距離海面只有30米的深度。
由於是秘密滲透行動,因此潛艇的水下照明並沒有開啟,不過就算開啟也沒有什麼用,能照清楚的就那麼點大的地方。
在30米水深這種地方哪怕你伸出潛望鏡在大白天陽光充足的情況下往上看,看到的也只是朦朦朧朧近似透過毛玻璃看東西一樣的感覺。
如果在近海,海水還會法律,如同擋在眼前的暗綠色的翡翠。
要是航行深度再深點,潛望鏡裡頭看出去眼前必是一團漆黑,畢竟陽光在海水裡的穿透力有限。
李正跟著小分隊隊員已經到達了魚雷艙前,正在排隊進入準備離艇。
他感覺自己的心跳比平時加快了不少,鼻子裡嗅到的是一種冷冽而且略帶著一股子奇怪的味道。
李正在艇上待了幾天,知道這是使用了“氧氣再生板”的緣故。
潛艇航行的時候如果深度在潛望鏡深度上,會透過水下進氣管引進舷外空氣,並透過潛艇上的通風系統給各艙室提供舷外空氣。
除此外,艇上還有製氧裝置,可以用電解出氧氣提供給艇內個艙室中的水兵呼吸使用。
只不過這是在電力充足的情況下才能做到,潛艇如果一直處於秘密潛行狀態下,或者在某個特定的敏感海域裡航行需要使用電推進關閉柴油發動機避免噪音的時候,艇上一切非必要的耗電裝置都會暫時關閉,比如空調和製氧機,那時候,潛艇就需要用到一種叫做“氧氣再生板”的東西來供氧。
這玩意的化學成分其實很簡單,就是氧化鉀或氧化鈉,它能吸收艇員撥出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氧氣再生裝置”構造其實很簡單,樣子有點象烤麵包片的烤麵包機,當然尺寸要大得多,“氧氣再生藥板”呈石膏板狀,使用時把平時密封的藥板啟封后插在“氧氣再生裝置”的槽裡即可。
潛艇每個艙室都有二氧化碳分析計,當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8%,就要啟用“氧氣再生裝置”了。
小分隊一共12人,分為四個三人小組一起排隊進艙。
三人一個小組也是有講究的。
魚雷管一次能進兩人,還必須有兩人同時負責一根管子的安全。
所以,三人小組兩人線上還有一個是“殿後”的,協助魚雷艙裡的魚類操作員承擔安全員的作用,一旦隊員進入魚雷管中進行注水的時候發生任何意外,敲擊管壁後外頭的安全員和魚類操作員就會攜手降壓並開啟魚雷管閘蓋,將遇險人員從裡頭拉出來避免事故。
當前兩組順利出艙後,剩下的兩名隊員會進入一個魚雷管,再從裡頭爬出去,而兩名魚類操作員則會協力應付一根管子。
肖軍這次故意留在了李正和侯軍的小組裡。
畢竟這倆都是新人,侯軍還好說,李正到底能不能爬出去都是個問題。
這種訓練很殘酷。
肖軍以往見過怎麼努力都爬不出管子的兵。
那種是沒法剋制自己的恐懼,最後不得不放棄。
很多人是爬進管子裡的時候還好,關上後面的閘門再進行注水時最容易出問題。
因為注水的時候壓力會慢慢上升,人體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以目前30米的深度為例,壓力會比水面大四倍!
加上魚雷管長八米,口徑只有53厘米,人穿著潛水服,戴著裝備待在裡頭,那完全就像被活活關進了一口鐵棺材裡,還是一口非常狹窄轉身都困難的鐵棺材。
正常人都難以忍受這種恐懼心理,更別說是曾經有心理障礙的李正了。
李正和侯軍的小組排在中間。
之所以安排在中間也是肖軍透過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至少前面的人能夠順利出艙,對後面的小組多多少少都是一種鼓勵。
每年有新人進行這種實操的時候,都會被安排在中間。
前兩組非常順利出艙。
輪到李正上了。
“別愣著,抓緊時間。”
肖軍在李正身後,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正深吸一口氣,跨步穿過艙門,進入了魚雷艙。
這裡的環境李正非常熟悉。
在陸地上和模擬艙裡他已經訓練多次了。
但有一點不同,模擬艙裡只有魚雷管,沒有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