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李正他們去了一次垃圾傾倒場。

這是原先就計劃好的,處理好中途的事後,他們要去垃圾場,順道護送垃圾車回營區。

幾個小屁孩也去了。

一切都清楚了。

那麼拼命,只是知道了營區最近在修繕,但凡修繕,就有建築廢料。

在這裡,建築廢料也是錢,有人收。

何況,對於這些小黑孩來說,垃圾裡可不止建築廢料廢鐵之類的寶貝,還有一樣很寶貴的東西——食物。

不過那是食物嗎?

你說是也可以,說不是也行。

廚餘垃圾,很大部分就是食物。

李正吃過腐爛的東西。

當年那場地震,他壓在廢墟之下堅持了幾天,除了喝那口鍋裡的水,也吃飯桌上壓翻在地的食物。

第二天食物就開始餿了。

為了活命,李正忍著吃了下去。

他知道那種食物的味道。

不是餓到極致,誰吃呀!

垃圾場在柏油路旁的一個岔路里頭,離開柏油路,順著沙土路,向沙漠深處開進。

沙土鬆軟,前面的垃圾車揚起的塵土幾乎形成一個大面積揚塵區,將後車全部遮蔽。

路上是被車輾軋過的車轍,很深,隆起的沙土時不時地把車底盤磨得嘎嘎作響。

起初,路邊還有些一米高的小型植被,轉過幾道彎之後,小型植被被較為高大的針葉樹所取代。

快到垃圾場的時候,李正看到不遠處的沙丘上有兩隻黑色的禿鷹,它們的模樣讓李正想起了1993年蘇丹大饑荒時攝影師凱文·卡特表現整個非洲大陸絕望的那張照片。

在那張照片裡,一隻禿鷹緊緊盯著一個赤裸上身的小女孩,等待她死亡後啄食。

這張照片不少人看過。

聯l團指定的排汙垃圾場是一塊較為開闊的場地,有一個水泥硬化的大型垃圾坑,用於存放固體垃圾,定期有人過來清理。

垃圾車到了後開始倒車,將自卸車斗對住水泥坑,然後開始傾倒。

最令李正他們震撼的並不是這個垃圾場,而是垃圾坑邊好幾十個孩子,還有一些成年人。

他們圍在場邊,雙眼死死盯著垃圾車的車斗。

當自卸車斗裡的垃圾嘩啦啦從裡頭傾瀉而出的時候,還沒完全傾倒完畢,圍在周圍的人已經蜂擁而上,那種情形就像東南亞某國的翡翠開開坑時候的情形一樣。

可這裡的不是翡翠,僅僅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