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種裝彈模式,在書本上教材上是找不到任何的要點描述,不過,實戰摸索來的東西還沒進入書本,往往只能在士兵中自我流傳。

甚至有些實戰中的戰術動作非常有用,實際上卻不能進教材,只能是口口相傳,代代繼承。

這裡頭最典型的就是單手換彈匣這個戰術動作。

它是從自衛反擊戰中老兵裡形成的一個非常流行的戰術動作,開始直至今天,它都沒能進入正規的PLA教材,只限於老兵傳新兵。

一直以來,這個經典的戰術動作都在部隊裡悄然流傳,並且成為尖子集訓隊裡的一項必修課。

為什麼不讓進教材?

原因也很簡單——有可能損壞裝備。

1:2:2這種裝彈比例始於一件襲擊事件。

某次負責某國維和任務的某國國防軍在對一個重要的金融設施實施警戒的時候遭遇了一次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

那輛裝滿了炸藥的汽車直接將國防軍守衛的那個銀行掀上了天,直接導致2死七傷。

事後總結髮現,其實當時警衛已經發現那輛朝銀行衝過來的自殺式皮卡,也進行了警告射擊,最後車子進入七十米的警戒紅線後,警衛直接對車輛的駕駛人進行了點射。

只不過,有經驗的老特都知道,一旦車輛衝入最後的五十米,駕駛員死不死,對於車輛最後爆炸引起的效果其實影響已經不大了。

何況那輛皮卡是經過改裝的,焊接了一層鐵皮,普通彈打在上面未必能夠完全穿透,最後才導致悲劇的發生。

面對一輛自殺式炸彈汽車,當它離你還有幾十米的時候,你要做的不是傻乎乎只對著司機射擊,而是朝著它的引擎進行射擊。

因為在這種汽車炸彈襲擊的事件中,最後發現能夠讓車子停下並且減少傷害的手段要麼是建立足夠的阻攔物,讓車撞停,要麼就是用穿甲彈乾脆利落幹穿引擎造成發動機故障,使其因為機械故障而停止前進。

除此之外,其他一切手段都是愚蠢的。

當時的警衛士兵就是緊張至於直對著擋風玻璃位置一頓突突,可惜發現根本打不穿改裝的皮卡後已經太晚了,一切都遲了,襲擊最後成功,銀行直接成了廢墟。

所以才有了這種1:2:2的裝彈法。

李正的槍法毋庸置疑。

但這一次射擊,他並沒有下死手。

瞄準的是對方的肩胛骨。

他相信,被自己手裡這支7.62口徑的高精狙射中肩胛骨,除非是奇人,否則不可能還有能力站起來繼續還擊。

而姜誠的射擊更是恰到好處。

在李正射擊掀翻機槍手後,姜誠的兩個短點射把想要上來接替機槍手的武裝分子撂倒。

一切都是那麼無縫銜接。

有那麼一刻,李正甚至感受到一種戰術的快感。

這種戰術的快感是你和你的戰友之間完全默契的配合才能造就出來的感覺,以前李正在和同學們一起玩FPS射擊類遊戲的時候,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感覺。

只是,現在他忽然明白了。

這種快感的背後就是死亡。

並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但現在他是一名軍人,任務由不得他存在半點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