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訓教員張衍將跳傘這事說得千難萬難,在李正他們看來有些誇大其詞了。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是自己想錯了。

為了保證跳傘成功離艙,並且能夠河裡承受開傘和著陸的衝擊力,初學者首先要進行最基本的姿勢定型訓練。

所謂的“姿勢定型”,顧名思義就是要保持一個正確的跳傘姿勢長時間不動。

空降兵將這個動作進行了要領歸納,簡單起來就是一句話——彎腰含胸收腹屈腿。

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一點不簡單。

在第一次上理論課的時候,特戰一連包括李正在內聽張衍講解跳傘姿勢的時候都覺得這不是在開國際玩笑嗎?

這還要練?

不就是一個“彎腰含胸收腹屈腿”?

有多難?

不就是跟站軍姿一個卵樣?

站軍姿不也要求挺胸收腹雙腳併攏?

那麼這跟站軍姿有啥分別嘛!

自己手下的兵在想什麼,佟志很清楚。

但他不插手,也不想去教訓這幫小子。

因為現實會教這些新兵蛋子做人,明白什麼叫做敬畏。

能從千米以上高空一躍而下,克服各種氣流並且保證每次都安全降落在指定地點的流程絕對不是簡單的一個站軍姿可比的。

現在特戰一連到了傘訓基地,佟志樂得清閒,只負責在一旁看,在一旁監督。

他認識張衍,知道他的水平,也知道新兵蛋子們很快會嚐到驕傲自大的苦頭。

果然,第一天地面訓練,練的就是大家認為最最最簡單的“姿勢定型”。

一開始,張衍只要求大家嘗試一下,保持標準的姿勢定型十分鐘,找找感覺。

姿勢定型訓練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那也不簡單。

姿勢看起來倒沒啥,換一個身體健康的普通老百姓,十分鐘就能學個大概。

無非就是雙手後背,彎腰收腹取腿,看起來就是一個揹著傘包在飛機上三步離機時候的標準出艙動作。

但這個訓練有個好玩的地方,那就是它也有分解動作,和正步走、俯臥撐那些訓練一樣。

當過兵的都知道一點,不怕做俯臥撐,就怕做俯臥撐分解動作。

啥是分解動作?

正常的俯臥撐是一上一下,分解動作是班長念“一”,你就雙手彎曲做下去,並且保持著這個姿勢不動,腹部不能碰到地面,完全靠兩隻彎曲的手支撐。

等班長唸到“二”的時候,才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