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黑人彌助
章節報錯
就在御船城發生突變的同時,八條景定還在考慮如何安置被九鬼嘉隆營救的三百餘名漢人,滿剌加人、朝鮮人、琉球人、扶桑人、黑人等。
可以說漢人、扶桑人、朝鮮人的安置幾乎不用景定費腦筋,只需安排對南九州三國守護島津義久、馬守護宗義調二人負責與琉球、朝鮮兩國進行交涉,將葡萄牙人原先掠來充當船伕、勞役的朝鮮人、琉球人送回原籍即可。而被葡萄牙人掠來的漢人則是透過朝鮮、琉球兩國與大明進行聯絡,再經朝鮮或琉球送還給大明。至於被葡萄牙人掠來的扶桑人則是在戰後重返原籍即可。
其實,景定最難處理的還是那多達一百餘人的黑人。
一方面是語言、文字不通,難以交流,另一方面則是這些黑人實在是難以管轄。
不過,被九鬼嘉隆派來向景定彙報戰況的入江四郎左衛門倒是告知景定,有一名虎背熊腰、擁有“十人的剛力”的黑人相當驍勇,就算鐐銬加身,落入海中,也能將南蠻賊首之一的杜瓦爾特·科爾奧勒斃。
頓時,景定來了興趣,就讓入江四郎左衛門將那名黑人帶上來見上一面。
“我······名為······彌助······”只見一名身軀魁梧的黑人走進高城本丸的大廣間後,用著非常不熟練的扶桑語來向景定自我介紹。
】
“哦?聽說你就是那位將杜瓦爾特·科爾奧勒斃的黑人勇士?”景定見自稱為彌助的黑人還能說一些扶桑語後,就笑著問道。
“是······他欺辱我的同胞······該殺······”彌助斷斷續續的說著。
“雖然餘對你等遭遇非常同情,但你等國土實在是過於遙遠,位於極西的炎熱之地。而以我國的船隻難以抵達,所以你們可能無法返回家鄉了。”景定只能有些無奈的說道。他可不打算來個好人做到底,送佛上西天。
如今上杉將軍家來九州九國還沒完全平定下來,之後還需要進行九國國分桉以及對九州九國進行大規模檢地等諸多事宜,哪裡有閒暇的時間和餘力來將這一百多個黑人遣返至原籍的非洲。
“這······”彌助雖然不能流利的回答景定,但是從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相當的失望。
“若是你們願意的話,餘可以從蝦夷地中劃出一塊空地,讓你們居住。”景定只是對彌助這個名字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熟悉,但又想不起來前世中有關於彌助的記憶。
“我代同胞······謝過殿下······的大恩,只是······我的同胞之中······不少人還是想······返回自己的家鄉。”彌助在嘆了一口氣後無奈的說道。
“畢竟人各有志,無妨,無妨。”景定一聽彌助這話不禁暗喜,原本他還在為如何安置這批黑人而感到煩惱。現在倒好,不少人想渡海返回原籍,那簡直是減輕了景定不小的負擔和壓力。
“謝殿下·····諒解。”
“彌助,餘聽聞你有十人之剛力,甚至還能在海中勒斃杜瓦爾特·科爾奧,若是沒有什麼去處,就在餘身邊當個宿衛吧,餘授予你武士的身份。”景定倒是非常康慨的說道。
“殿下······當真?”彌助甚至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
“御隱居殿,彌助此人並未在出仕當家後立下什麼戰功,就讓他直接擔任御隱居殿的宿衛之職,只怕是有些不妥當。”五味高重、湛光風車、石堂一徹、加藤段藏等近臣紛紛表示反對。
“既然這樣,彌助,九鬼大隅守如今正準備圍剿大友家殘存的水軍眾以及南蠻人的船隊,你從你的同胞之中挑選出一些人來,乘坐小早加入我方的水軍眾。若是能立下戰功,餘自然不會虧待你等。”景定見身邊的近臣都反對此事後,就隨即想到了一個較為折中的方案來。
“是。”彌助當即答應下來,畢竟他早就被葡萄牙人傳教士範禮安從家鄉掠走多年,自己原本的村落早就被葡萄牙人經過燒殺搶掠後化作一片白地,就算返回了家鄉也是無依無靠,還不如在這異國他鄉加入解救自己與同胞的一方,向葡萄牙人發起復仇之戰。
“餘等待你的活躍表現。”景定滿意的點了點頭。畢竟葡萄牙人掠走的黑人不在少數,只要自己安排一小部分的黑人參戰,那麼還在別府灣一帶的葡萄牙戰船必然會軍心不穩,被葡萄牙人當做船伕搖槳的黑人見到自己的同胞乘坐戰船與葡萄牙人展開激戰後,極有可能會奮起反抗。屆時,葡萄牙戰船的戰力將會大打折扣。
在彌助退下後不久,島津義久就前來告知景定,琉球國的兩波使者已經抵達了高城,出於穩妥,他分別將他們的住處隔的很遠,以免發生什麼不愉快之事。
景定本來就打算將葡萄牙人掠來的琉球人送回原籍,既然琉球國的使者已至,那麼就能安排他們與使者一同返回即可,順便要求琉球作為中間人,讓扶桑與大明兩國重開堪合貿易。
明朝時的朝貢叫作“堪合貿易”。所謂“勘合”,本指古時蓋有騎縫章的契約文書,“勘合”雙方需同時出具所持的兩符,在比對一致後,方可開展交易。並由明朝政府指定的朝貢國安每年或者幾年,固定來明朝進貢,順便可以與明朝展開貿易,同時會接到明朝的封賞。一般明朝會賞賜比進貢的會更多錢,稱之“薄來厚往”。
確實從經濟方面講不值得,但大明方面獲得了面子,而朝貢國獲得裡子。
朝貢國需要到大明去稱臣納貢,除了能獲得大量的賞賜,還會獲得大明的一定程度的保護。
總之絕大多數的朝貢國是非常願意進行勘合貿易的。但長期以往,大明也有些承受不了這種“經濟負擔”。對於一些不重要的偏遠小國就減少每年入貢的次數和人數,或者延長入貢相隔的時間。
其實,扶桑在室町幕府時期的進貢也耗費巨大。
從足利義滿開始到第八次進貢。室町幕府為了給大明準備貢品和貿易所要帶的商品都付出了巨大的財力,雖然八次進貢室町幕府方面平均每次賺取的利潤都超過了2.5倍。
但遣唐船和人員往來的維護成本也不是一筆小數目,根據《大乘院寺社雜記》1434年遣唐船其中一船主楠葉西忍船隻維護修理就需要六百貫文,船員往返的酬勞就需要四百貫文,糧食、藥品等常備物資共計需要五百貫文,合計超過一千五百貫文。
根據記載,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一次就賞賜給了扶桑150萬枚永樂通寶錢,換算過來剛好一千五百貫文。這麼算下來,這僅僅是一艘船的成本。
所以精明的室町幕府到了第九次進貢時乾脆把“堪合貿易”外包給了大乘院寺和其他大名。但大乘院寺和大名又想分一杯羹,又負擔不起進貢所需的支出。於是大名和寺社所屬的封地分給了十三個社來共同承擔。
這種對於封地上的農民來說是額外增收的稅賦,僅在近畿地區就有三百所莊園共計一千七百七十七町。
而莊園上所屬的農民都將承擔這額外賦稅,最終引發了農民的一揆。這種攤派在扶桑稱之為“渡唐反錢”。對於室町幕府來說,將堪合貿易外包給大名和寺社,鎮壓一揆和幕府沒有直接的關係。大名和寺社雖然需要額外付出但總是有得賺。
這就是大明得了面子,室町幕府得了裡子。而大明的“薄來厚往”也是大明的百姓最終承擔。所以,大明和室町幕府都贏了,只有大明百姓和扶桑農民受傷的世界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