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祿十三年,五月。闌

織田信長、明智光秀可謂是歷經千難萬險才得以進入美濃一國,他們在途徑尾張、美濃兩國的境目地帶甚至還多次遭遇落武者狩,織田信長麾下殘存的十餘名馬廻眾先後被山賊、山伏等襲殺。

最後,留守在岐阜城的丹羽長秀、金森長近等人得知織田·一向一揆聯軍於那古野城慘敗後的訊息,隨即派遣三千餘軍勢南下墨俁城,前去收攏織田·一向一揆聯軍的潰軍,織田信長、明智光秀二人這才得以倖存。

很快,八條政定所統轄的大軍將織田·一向一揆聯軍擊敗的訊息就傳入了近江一國。

而這時的八條景定還在調略淺井家旗下的國人領主以及準備派兵討伐仍為臣服於上杉將軍家軍門之下的若狹石山城城主武藤友益。

“主公,捷報!捷報啊!”

當景定正在打下城本丸的小廣間裡為新臣從上杉將軍家的國人領主們簽署本領安堵狀以及對有功之臣的感狀時,五味高重就急急匆匆的跑至小廣間門口,手裡還攥著一份戰報。

“捷報?莫非是石山御坊開城向當家投降了嗎?”景定一聽立即興奮的將手中的毛筆放下。闌

“額······是少主殿的捷報,並非是公方殿的。”五味高重尷尬的笑了笑後就走上前去,將戰報遞給了景定。

“七郎丸元服了?!還統轄六萬餘大軍出陣尾州?!”景定快速閱覽了戰報的內容後感到非常吃驚,兩眼瞬間瞪大了不少,還以為是自己看錯了。

“正是,入道成悅公是少主殿的烏帽子親,還拜領了入道成悅公的偏諱以及受領了主公曾經的官途名中務大輔。”五味高重笑著說道。

“這不是胡鬧嗎?七郎丸才十一歲,怎麼能統轄六萬餘大軍出陣呢?這還是他的初陣!”景定不喜反怒,他眼下最擔心的就是東海道諸國的局勢,一旦自己留守在東國的家臣、常備足輕眾全軍覆沒,那麼織田·一向一揆聯軍就能勢如破竹般攻入關東,屆時上杉將軍家將會首尾難以兼顧。

“主公勿慮,近江守殿、越中守殿、尹予守殿、宇左美民部大輔殿、石川駿河守殿、上條織部正殿、宇都宮大藏卿殿、齋木土左守殿、山內刑部大輔、計見出雲守等家中重臣盡數參陣,由筆頭家老近江守殿擔任副將輔左少主殿。”五味高重隨即將已知的參陣人員告知景定,想讓他儘快安心。

“哪有初陣就統轄大軍出陣的?與三兵衛,一旦七郎丸出兵尾州失利,所導致的後果將會極為嚴重,當家治下的三州、遠州、駿州、信州等地皆會不保!”景定並不認為八條政定有足夠的威望能壓得住自己一手帶出來的驕兵悍將,一旦他們中有一人不服八條政定的節制,那麼就極有可能導致大軍的敗北,織田·一向一揆聯軍進而會趁著自己與上杉謙信、上杉氏虎被石山本願寺、淺井家牽制之際經東海道出兵東進。

“主公,織田·一向一揆聯軍於那古野城一戰中被我軍重創,伏屍二十餘里,我軍陣斬三萬餘以上。織田上總介麾下的黑母衣眾自筆頭河尻肥前守秀隆切腹自盡,左左內藏助、津田左馬允、中島主水正、野村三十郎、尹藤武兵衛尉、毛利新介等人盡數被我軍所討取,據聞織田上總介與明智十兵衛更是兩人兩騎逃至濃州。一向宗惡僧願證寺證意、下間豐前法橋、下間駿河法橋等人也在此戰之中伏誅。少主可謂是一戰扭轉了東海道諸州對將軍家不利的局勢啊!”五味高重是越說越興奮,差點就手舞足蹈了。闌

“等一下,是誰讓七郎丸統轄大軍出陣的?若是餘猜的不錯的話,公方殿、世子殿皆在攝州圍攻石山御坊······”景定說著說著就想到了自己身在江戶城的正室——綾姬。

“臣也不敢妄加猜測,聽聞此次與世子殿出陣攝州的是公方殿的影武者······”五味高重見景定的臉色陰沉下來後就收起了笑容。

“罷了,餘對此也沒有多問,既然是公方殿決定由七郎丸率軍出陣尾州,那麼餘也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立即下令長尾彈正大弼、直江大和守等人儘快發起對勢州、南江州等地的襲擾,配合七郎丸攻略尾州、濃州,與三兵衛你立即去安排齋藤下野守登城。”景定很快就猜到了可能是綾姬搞的鬼,能以‘上杉謙信’的名義發號施令的出了在攝津圍攻石山御坊的本尊以外,也就只剩下綾姬一人了,就連長期伴隨在上杉謙信左右的影武者荒川長實都不敢擅自在江戶城裡發號施令,更不敢安排前任山內上杉家家督上杉入道成悅來為八條七郎丸元服。

“臣遵命。”

而後,景定就以齋藤朝信率五千餘軍勢留守在北近江的打下城,自己則是率本隊一萬餘軍勢撤回了京都進行休整,順便奏請朝廷改元。

至於景定意圖改元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一方面能向天下六十六州武家彰顯上杉將軍家對朝廷的掌控力,一方面則是為了慶祝八條政定出兵尾張大捷、近畿諸國大局已定。

朝廷方面對景定要求改元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畢竟如今的朝廷上下僅剩下親上杉將軍家的公卿存在,親三好家一派的大量公卿都被流放出京都,中立派更是不敢對此說一個不字。闌

當然,景定也不會讓朝廷白白改元的,他直接拿出從一向一揆軍手中奪取的錢糧中獻出五千貫文銅錢給皇室,並表示自己會在近江戰事結束以後重修比叡山延歷寺,讓法親王儘快入駐其中。

在關白近衛前久的推動下,時任式部大輔高辻長雅就從《毛詩》(《詩經》)之中選出“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犬賂南金”與《文選》之中選出“元龜水處、潛龍蟠於沮澤、應鳴鼓而興雨”,將新年號定為了“元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