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京兆衰弱(第1/2頁)
章節報錯
也就在八條景定於關東八國不斷開疆拓土、積蓄實力的同時,時任徵夷大將軍的足利義輝卻剛好與之相反。
京畿諸國的局勢仍然紛亂不堪,絲毫沒有向平穩的方向過渡。
一手顛覆足利將軍家根基,並且將幕府的權柄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管領細川政元在突然遭到暗殺身亡後,他的三個養子細川澄之、細川澄元、細川高國為了爭奪京兆細川家的家督之位互相攻伐,將京兆細川家兩百餘年積攢下來的基業和元氣全部敗光,將幕府最後一根稻草搖擺在戰國之世的狂風暴雨之中。
最為諷刺的是,細川澄之、細川澄元、細川高國三人相互攻伐了長達三十餘年之久,最終沒有其中一人得以勝出,更沒有一人能繼承其養父細川政元的衣缽,笑到最後。
這三人反而是先後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闇然下場。取而代之的,反而是曾經差點死於亂軍之中的後起之秀——三好長慶。
當時更沒有人能料到,三好長慶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阿波武將不單單能將京兆細川家掃進垃圾堆,更能在局勢紛亂的京畿諸國之中闖蕩出一片天地來。
對於細川晴元來說,他許可三好長慶除去風頭正盛、羽翼漸豐的木澤長政本來就是為了進一步鞏固京兆細川家在京畿諸國的統治,以及維護幕府的安定。
然而,在木澤長政死後,細川晴元的夢想卻並沒有得以實現,反而京畿諸國的局勢是進一步惡化。
原先三好長慶、三好政長(三好宗三)、木澤長政三人在京畿諸國互相牽制,可隨著木澤長政的敗亡之後,這樣的平衡被完全打破了。三好長慶與三好政長的矛盾也隨之愈演愈烈,根本無法調和。
對於三好長慶來說,最大的仇敵就是木澤長政和三好政長二人。後者作為同族之人卻倒戈相向,在三好元長死後更是獲得了不少三好元長的遺領,因此更加可恨。
天文八年夏季,三好長慶就向足利義晴、細川晴元提出三好政長應當歸還三好元長的遺領。但是細川晴元也不傻,他非常清楚利用矛盾來維持制衡各方勢力的重要性。三好政長的存在就是細川晴元用於防範三好長慶的,若是三好長慶羽翼漸豐,對京兆細川家產生威脅的話,自己還能有三好政長從旁協助、引以為援。
故而,細川晴元始終對三好長慶所提出的要求完全是在裝聾作啞,不作任何回覆。
當然,三好長慶以及其背後的三好總領家也不是輕易的向足利義晴、細川晴元提出這個要求的,也對細川晴元裝聾作啞的樣子早有準備,但是細川晴元畢竟還是三好長慶名義上的主君,表面功夫還是要做一些的。
之後,三好長慶就選擇直接與三好政長進行了小規模交戰,並且對外宣稱若是幕府和京兆細川家對自己的提議置之不理的話,那麼自己就只好與三好政長刀兵相見了。
如此一來,三好長慶的舉動完全出乎了幕府和京兆細川家的意料。
尤其是足利義晴,為了避免自己再一次因京畿諸國爆發戰火後被迫離開御所,只好派使者前去六角家,請六角定賴前去規勸三好長慶不要輕舉妄動。
三好長慶見自己的要求已經‘上達天聽’後就決定先給足利義晴一個面子,暫時與三好政長罷兵言和。
經此事後,細川晴元已經意識到三好長慶已經不再是初生牛犢了,三好總領家的實力也遠超他的想象,根本無法像曾經那樣用對付三好元長的辦法來對付三好長慶了。
而三好長慶也意識到自己並不能重蹈亡父三好元長的覆轍,於是趁著停戰的這段時間裡迅速拉幫結派,以免三好總領家被再次孤立。
最為重要的是,三好長慶迎娶了丹波國有力國人領主波多野稙通之女,與波多野稙通結為了翁婿關係。而且三好長慶也因此拉攏了眾多丹波的國人領主至自己一方,用於牽制細川晴元、三好政長一方有著極為巨大的幫助。
之後,三好長慶還以越水城為自己的新本據。越水城雖然表面上原理山城國,實際上卻鄰近瀨戶內海,還能隨時得到阿波、澹路等地的己方勢力支援。
其實,樂於見到木澤長政敗亡的不單單隻有細川晴元和三好長慶,還有細川高國的養子細川氏綱。
天文十二年,七月。細川氏綱就趁著木澤長政敗亡後不久,就糾集了大量浪人、細川高國一方舊部,以及京畿諸國之中反細川晴元一方的各方勢力,就連本願寺方面,他都送去了邀請,打算趁此機會一舉擊敗細川晴元一方。只是本願寺不願再次介入京畿諸國的紛亂,直接拒絕了細川氏綱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