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由良舉兵
章節報錯
其實,最讓關東八國的大名、國人領主們無法接受的是,‘冥加’原本是接受神佛庇護之意,而八條景定卻在所頒佈的國掟中意圖代替神佛,成為保證大大小小領主身份的主體。
這就使得關東諸將皆認為八條景定是想讓他們向皈依神佛那樣,絕對服從和崇敬上杉家。
這就意味著八條景定逐步脫離了與關東諸將平級的身份,立於關東諸將之上, 地位僅次於現任關東管領上杉政虎。同時,以明確的自覺成為上杉家在關東八國的代理人、執行者。
景定打算以此來逐步消除關東公方、足利將軍家在關東八國的影響力,並明確上杉家是在關東諸將之上的公儀(原有朝廷、幕府之意)身份。
由於上野是山內上杉家與後北條家長期對峙的地區,因多年戰亂,使得民生凋敝,土地荒蕪, 村舍空寂, 人口銳減。
雖然景定也不想真的在上野一國大打出手,但為了穩固上杉家在關東的統治,他卻不得不這麼做。
可由良家(橫瀨家)架空其原主家巖松家之後,割據南上野新田郡數十年,曾經在面對後北條家的侵攻,他仍然堅持到上杉政虎率軍越山南下。可以說由良家在南上野一帶說一不二,儼然地方一霸。
故而由良成繁自認為資歷、膽識皆不在八條景定之下,一夜之間,若是要讓他就此俯首聽命於八條景定,無異於與虎謀皮。
不光坐不住的是由良成繁,還有廄橋城城主長野賢忠、大胡城城主大胡左馬允。
他們二人先前就迫不得已在藤田家、成田家、上田家等北武藏國人領主們投降八條家後,自知無力抵禦兵鋒正盛的八條軍,這才選擇暫時偃旗息鼓,重歸上杉家旗下。
隨著景定所頒佈的十三條國掟至關東八國各地後,他們二人就和由良成繁想的一樣,以為是針對自己所頒佈的,開始感到自危。
自從上杉政虎將關東八國之事全權委託八條景定來代理,景定自然是打算趁機在關東八國建立起自己的絕對威信, 這就讓由良成繁一下子感到壓力倍增。
為了能繼續在南上野新田郡當地頭蛇, 由良成繁這才一不做二不休, 做出了向武田晴信求援的決定,甚至在之後還送去了自己的次男渡瀨繁詮以示誠意。
武田晴信雖然做夢都想不到,如今竟然能兵不血刃就能獲得南上野有力國人領主由良家的投效。
雖然這對於武田家來說這是天降厚禮,但是武田晴信卻絲毫高興不起來。
因為,武田家如今正專注於調兵遣將、調略東美濃諸郡的國人領主和地頭武士,根本就沒有餘力去出兵支援由良成繁,甚至連為其輸送糧草輜重都做不到。
最後,武田晴信經過權衡再三,還是讓旗下的國人領主鐮原城城主鐮原幸重出面,由他來負責調略上野的國人領主對上杉家舉起反旗,以此來減輕由良成繁的壓力,阻斷上杉政虎的援兵越山南下。
儘管景定以採集石料、砍伐木材為名調集軍勢進駐北武藏各處重鎮要地,但這個計策卻還是被由良成繁給識破了。
由良成繁既不聾又不瞎,他想來想去也不覺得八條家去採集石料、砍伐木材需要調集數千常備軍勢。再加上八條家完全能就近於武藏多摩郡西部去採集石料、砍伐木材,怎麼可能會勞民傷財的去捨近求遠?
隨後,由良成繁便開始在領內大肆徵召軍勢,為即將到來的戰事做準備。
景定深知自己以採集石料、砍伐木材為藉口很有可能無法迷惑由良成繁,便讓足利城城主長尾當長的婿養子長尾顯長(由良成繁三男)前去金山城, 邀請由良成繁前往小田原城參加和歌會。
然而,由良成繁此刻已經鐵了心準備舉兵謀逆,自然不會上當,將長尾顯長留在了金山城,繼續開展謀逆的準備。
也就在由良成繁在領內大肆徵召軍勢、修繕城池兵砦的同時,巖松守純趁著由良成繁正忙於謀逆,對巖松家滴流看管不嚴之際,直接逃到了忍城,向忍城城主太田資綱告發由良成繁的不軌之舉。
太田資綱也不敢耽擱,立即派兵將巖松守純護送至小田原城,向景定彙報此事。
等到巖松守純抵達小田原城並面見景定之後,就將由良成繁準備舉兵謀逆的事情來了個竹筒倒豆子。不僅如此,巖松守純還向景定控訴由良家數代迫使其父巖松氏純、其祖父巖松昌純等巖松家滴流一系自害之事,希望八條家能恢復巖松家家名,助其討伐逆臣由良家。
如此一來,由良成繁謀逆之事已經板上釘釘,不容置疑了。其前景甚至還蒙上了一層陰影。
天文二十一年,七月三十日。
由良成繁在得知自己的原主君巖松守純逃至小田原城後,怒不可遏,當即勒令其弟巖松守義切腹自盡,還將已入僧籍的巖松入道覺現(巖松氏純之弟)暗殺,已絕人望。同時,他還傳檄足利長尾家、廄橋長野家、大胡長野家、桐生左野家、上田家等周邊鄰近大名、國人領主,正式於金山城向上杉家舉起反旗。
很快,和田城城主和田業繁、廄橋城城主長野賢忠、大胡城城主大胡左馬允、腰越城城主上田朝直、水戶城城主江戶忠通、笠間城城主笠間乾綱等關東八國各地對景定所頒佈的十三條國掟不滿者紛紛響應由良成繁,對上杉家舉起了反旗。
由良成繁見自己有眾多友軍後,立即派遣使者聯絡各地向上杉家舉起反旗的關東諸將,讓他們四處攻城略地。他自己則是在無法說服連襟長尾當長加入反上杉家一方後,為了消除後顧之憂,只好先聯合赤井照景、富岡秀信等上野浪人眾以主力攻打小泉城、館林城等地,助他們奪回被足利長尾家奪走的舊領。
如今擔任小泉城城代小寺丹後守、館林城城主長尾政長(拜領上杉政虎一字,長尾當長嫡子)兵微將寡,見由良軍氣勢洶洶而來,自知無力抵禦,不得不先後棄城逃回足利城。
長尾當長迫於嚴峻形勢,並沒有追究小寺丹後守和長尾政長的責任,而是讓他們率足利郡之兵繼續與由良家爭奪邑樂郡的控制權。
身在小田原城的景定得知由良成繁正式舉兵,並且接連奪取南上野小泉城、館林城等重鎮後,立即令筆頭家老八條房繁為總大將,率石橋廣繁、太田資綱、太田資勝、真田幸隆、片倉景親、山內俊勝等轉封在武藏的家臣出兵討伐正在上野作亂的由良成繁、長野賢忠、大胡左馬允等人。
同時,景定還下令旗下大名太田資正負責出兵討伐於腰越城響應由良成繁舉兵謀逆的上田朝直,以次席家老八條能重為軍監。
至於在常陸各地響應由良成繁舉兵作亂的江戶忠通、笠間乾綱等人,景定暫時沒有出兵的計劃,畢竟左竹義昭還是名義上的常陸守護,八條家也不能總是無視左竹義昭出兵常陸討伐不臣之臣。
故而,景定就致信左竹義昭,由他來討伐旗下大名江戶家,以及原宇都宮家叛臣笠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