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八年,方國珍首義反元,在江浙沿海,橫行一時,比彭瑩玉在趙城縣舉事早了八個月。

至正九年,二月,廣西瑤族叛亂,三月,起義首領楊留總被俘,其後另一位起義首領張天保攻克沅州,一路北上,進入河南,攻克滎陽。

同年,距離霍州最近的冀寧路平遙縣曹七七等人舉事起義。

加上晉寧路大大小小的起義軍,這一年元朝統治下中原並不安穩。

王鼎這段時間被困在張府,卻讓人在外面瘋狂地收集情報。

他想嘗試下能不能掌握彭瑩玉手中這支起義軍的根本原因,也是因為這些資訊,按照他前世固定思維,認為元末是等到韓山童起義後,才正式掀開反元的熱潮。

然而,正在經歷歷史的王鼎分明感覺到看似穩定的蒙元統治,其實底下早就暗流湧動。

彷彿只要一隻手,輕輕一推,它就能倒下。

這種後來被證明錯誤的感覺讓現在的王鼎萌生奪權掌兵,提前推翻元廷的想法。

彭瑩玉現在掌握的地盤和兵力算是幾大起義軍中是最為雄厚的,擁有整個霍州的人力物力,手下紅巾軍在趙城縣擊退元軍後更是瘋長到十五萬人!

哪怕其中濫竽充數的老弱病殘剔除掉,也能找出五萬個可戰之士,這才是彭瑩玉的紅巾軍在所有起義軍中,最令人側目的原因所在。

如果王鼎能掌握這些人,哪怕提前引來元廷的忌憚,冒著槍打出頭鳥的危險,他也願意!

這是正大光明的誘惑。

現在的陳友諒不知道在哪個元廷衙門裡當刀筆吏,朱元璋還不知道還在哪裡討飯,張士誠更不知道在哪片鹽區裡曬鹽,環顧華夏大地,龍蟄鳳棲,只有彭瑩玉這麼個註定要撲街的老狐狸在跳竄。

倘若此刻領先他人一步,那麼在接下的大爭之世,就相當壓在所有豪傑前面,這種優勢絕非三言兩語所能說清的。

所以即使明知道可能遭受到群雄圍攻,即使明知道元廷絕對會拿自己先開刀,王鼎仍然覺得可以爭一爭。

李大虎明白王鼎的野心,只是沒有王鼎想得那麼遠。

他不知道將來的事,但換做是他,也不甘心放棄這裡的大好局面,逃到南方去做個平常人。

造反這條路,走上了就不能回頭。

體驗過權利滋味的男人如同嘗過血腥的野獸,怎麼還會肯乖乖收起自己的獠牙?

被野心滋養出來的梟雄不止這兩位,兩人說了沒幾句話,外面計程車兵就進來通報,說是有人來訪。

王鼎聽到士兵稟報後,臉上終於露出笑容,他等的人終於來了。

彭瑩玉從不禁止別人來見王鼎,也不禁止王鼎派人去了解情報,只是要求士兵們沒他的命令,不能讓他離開張府。

從這點來看,彭瑩玉確實不想做曹魏那種取而代之的事來,倒有點以後真的會還權給王鼎的模樣。

當然,外人這麼想不代表王鼎就這麼想。

“末將曹七七,拜見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