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御劍術(第1/2頁)
章節報錯
修真,登仙途,對於常人來說皆是晦澀難琢磨之事,宛如盲人摸象始終無法見其全貌,故也有了凡人開了靈智方可修真一說。
就顧盼明自己所見的道藏古籍對於修行點評都是大同小異:“修行路多磨難。”“道我之詰,外魔入侵,長生之途,難如登天。”“聞道雖易成道多艱。”“傳道容易釋道難,不解真意總枉然。”“朝聞道,夕可死。”
修煉是一種人生態度,並非單純是獲取力量的手段。
陰陽調和,文武搭配,鬆弛有度,方可長久。
【太上飲劫歌】既有歌訣,在其中也有註解,是前人留下的想法或者感悟。如果說飲劫是這玄門正法中的武,那麼對於太上意境的解讀便是這其中的文,文和武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既然是修性亦修命。
飲劫歌引用了【南華經】首篇。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顧盼明存思入定中,對照翻譯著歌訣內容,同步運炁來進行著每日的修行。
修煉讓人沉迷。
那本質是一種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奇妙過程,是程朱理學中的理,是陸王心學中心,先人之學問不可拘泥於字詞表意,如果那樣,就是讀死書,而盡信書不如無書。
‘如果只是簡單翻譯,只會得出這是順應萬物自然的做人態度,而結合道經則可以知曉,這是後續功法御六氣,成就太上意境的引子,什麼是太上,在開篇就已經點明瞭,免了後人走上許多的彎路。’
‘嘖,這法訣明明立意上一幅中正平和之意,但實際上搬運先天之炁的手段卻極為偏激極端,刮命摧元,血髓刮成炁之精,難怪會有心氣性命盡數繫於一劍之上的說法,這可是貨真價實的唯極於劍。’
‘如果不想被歌訣活生生的抽乾,必須劍斬鬱結,隨劍而出的崩解五行積攢的一口劍氣得以舒發,化歸中正平和之炁被吞回,自然可以填精補氣,反哺自我。如此崩解五行,調動內臟器官所屬的手法,想法實屬是天馬行空。’
越是深入瞭解【太上飲劫歌】,顧盼明就越是驚歎。
他畢竟是有一點基礎,更能夠看出那些不可思議的奇思妙想,看起來像是空中閣樓站不住腳的炁理,卻硬生生能夠圓上,完美符合道法自然這一概念。
創立這門法訣的人,一定是修道中的天才。
而且是不拘一格的怪才!
劍修本身已經足夠極端了,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一言不合拔劍相向,搭配飲劫歌可謂是在九轉的極限上硬生生又推出了打破極限的極意,可想而知修習此法的劍修不管是在修為神通還是性格脾氣都會是何等的鋒銳無匹。
而【太上飲劫歌】真正恐怖的地方不在於此。
在遠古時代的聖人孔子有一門徒,喚顏回,他人評價中有一條是無二過,這一評價朝後也只有武侯諸葛孔明得到過。
絕對不會犯第二次相同的錯誤。
這聽起來非常簡單,但實際上卻非常困難。
顧盼明在慢慢整理法決的過程中,驚訝的發現【太上飲劫歌】,居然是有無二錯類似的能力。
他每經歷一次劫,如果活了下來,除了化劫材為資糧的好處之外,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歷劫感應譜寫進身神命圖中的他,就不會再被相同的情況所擊敗,因為他已經經歷過,就這麼蠻狠不講道理。在護道廝殺的極限中,他可以固化住那份極限,不斷的去追求真正的極限!
追求傳說中的無思一劍,可以斬斷一切的一劍終究會在這種追逐極限中到來,那才是真正的以劍問道,可稱為劍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