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的問題一直在於百米後程乏力。

他的前半程是世界頂級水平,後半程則是世界末流水平,前後一綜合,就是個10秒10以外的百米成績。

10秒10,這個成績在國內雖然仍是第一梯隊,但在世界田壇卻只是黃金大獎賽入圍水準,不差,但也不算好。

張震畢竟只有20歲,按照道理還能拼一拼、搏一搏,讓自己成績向前再進一步,以他的資質,理應不遜色于田時偉,有跑到10秒內的可能性。

所以有盧梭和田時偉改良跑法、提升成績的先例在前,奧運會後一個月,張震也試著同樣來一遭,結果改進過程全都是檻,現在他連11秒都跑不進了。

這才來鵬城體院求助。

經歷奧運會後,陸錦榮和董子健組成的教練團,已經是國內公認的短跑專案第一教練天團。

盧梭也很關注張震,盧梭想的是4年後的倫敦奧運會。

這次2008年奧運會上,4×100米專案之所以失利,純粹是因為中國代表隊的整體實力不如牙買加隊。

盧梭能和尤塞恩拼個不相上下,那誰能贏得了鮑爾和卡特呢,更何況再過四年,牙買加那個小將布雷克,也該跑出來了吧,布雷克可有著頂級世界飛人的資質。

尤塞恩都說,布雷克會成長得很快,很有可能對尤塞恩造成威脅。

而再過四年,潘凱就30歲了,他還能得動嗎?中國接力隊的夢幻四人組,極有可能缺了一角。

此消彼長之下,4×100米的金牌會離他們越來越遠。

所以,張震是不可或缺的。

……

10月15日。

鵬城體院操場上。

大家看了張震跑了幾圈。

一致認為張震的這次跑法改良很失敗。

“你這次的跑法改良主要是在後撩腿的姿態上。”董子健說,“你之前的跑步姿態和加特林很相似,別人後撩都是九十度甚至更大,但你們可能只有四十五到六十度,雖然不太好看,但其實這對百米成績的影響不大……”

張震的跑法並不好看。

即便是他那些女粉絲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別人跑步如同大步流星,張震跑步像是貼地打出熘。

但在董子健看來,這種後撩腿的姿態,並不是導致張震後程乏力的最主要原因。

《仙木奇緣》

既然張震前程很快,那麼後程也能很快,之所以不快,是因為最高速維持的時間太短,高速時間太短則是因為耐力不足,耐力不足一方面是身體原因,一方是因為前半程的姿態耗費了大量體力。

“是這樣沒錯啊。”張震被董子健繞暈了,他覺察出是耐力問題,所以才要改跑法姿態啊。

“你快是因為這個姿態,你改了這個姿態就不快了。”董子健說,“改良不是推倒重來,你明白嗎?”

張震勐的醒悟,他頹然語氣:“那我只能這麼慢了嗎……如果我再快一點,4×100接力賽我們就不會輸了……”

“有辦法的,彆著急,就是得好好研究一下。”董子健安慰張震,“既然加特林能用這種姿態跑出來世界頂級飛人速度,你肯定也可以的。”

董子健沒說的是,加特林身高1.85米,張震身高只有1.72米,也許這種半撩腿的跑法,只適合高個子吧……張震的這種跑法,是李嚴訓練出來的,李嚴當初的目標,就是讓張震跑室內60米。

所以,董子健也沒有把握。

盧梭倒是有個想法。

他好像會一種好像腳不離地似的跑法。

嗯,也不能說是他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