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內。

200米世界紀錄被三次擊破。

這是何等盛況。

再聯絡到之前的100米決賽上,100米世界紀錄才剛剛被破掉。

不得不讓媒體大呼一聲‘不可思議至極!’。

順便再感慨一句,盧梭和尤塞恩真是殺瘋了。

顯然兩個人現在較上勁了,否則也不會在預選賽和半決賽中上演這一幕幕讓其他選手驚心動魄,讓觀眾血脈僨張的場景。

到今天為止,柏林世錦賽已經註定載入田徑史冊。

關鍵是,這兩位在把百米世界紀錄推進到9秒50這個區域後,還能把200米世界紀錄改寫到什麼程度呢?

媒體和觀眾對這一點簡直期待至極。

所以20日的200米決賽舉辦之際,節節攀升、堪比08奧運會的收視率,已經代表了這場比賽多麼受人矚目。

現場75000個座位更是座無虛席。

能坐在這座蔚藍色的體育場的觀眾席上,觀看這樣一場激動人心的賽事,甚至讓人覺得榮興。

賽前柏林電視臺對現場觀眾進行採訪,問他們最希望看到的畫面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中,有百分之八十是‘想看到盧梭或者尤塞恩再次打破世界紀錄,無論是誰都行’。

大陸觀眾也在19:00前準時開啟了電視機,收看央視體育頻道,觀眾非常熟悉的主持人黃覺正在和觀眾也已經非常熟悉的嘉賓聊天。

兩人的話題依然是被三次擊破的200米世界紀錄。

嘉賓說:“有個很有趣的說法,在短跑專案上,100米是暴力美學,200米是平衡美學,400米是極限美學,因為100米追求的是絕對的爆發力,跑得快得未必能贏,衝得快的才有優勢。”

黃覺對這個說法感興趣,便也說:“的確,100米比的其實不是最快速度,而是加速的時間、達到最快速度的時間、維持最快速度的時間三項的綜合能力,那200米呢,為什麼叫平衡美學?”

嘉賓說:“因為200米跑得足夠快,才是真正意義上‘短距離跑得最快的人類’,與100米相比,200米是速度與耐力的結合,單憑爆發力是無法跑完全程的,運動員必須去分配自己的體力,所以這是一項平衡美學。”

黃覺笑著說:“那400米的極限美學定義就很明確了,它是在考驗人類的極限,怪不得盧梭和尤塞恩都說過‘再也不跑400米’的話,的確,考驗極限是一件特別辛苦的事。”

嘉賓說:“是這樣的。盧梭和尤塞恩都是前所未見的短道天才,如果去分析盧梭和尤塞恩在200米上的速度,會發現在他們在後100米直道上,用時都不到9秒50,這是個很厲害的數字。”

黃覺說:“的確,相對於他們這樣的天才,100米賽道太短了,如果他們去跑150米,然後擷取後100米的成績作為百米成績,相信能把人類百米極限提升到9秒50之內,甚至更高。”

嘉賓說:“現在也未必不能到9秒50之內啊。”

黃覺來了興趣:“存在這種可能性嗎?”

……

雖然即將開始的比賽是200米。

但央視直播間中的兩位,聊著聊著還是跑到100米上去了。

的確,如果不是盧梭和尤塞恩兩個人在200米的跑道上,跑出這種逆天成績,這場200米比賽的關注度也不會這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