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年,盧梭終於又獲得了一場室內比賽的第一名。

這個訊息讓國內體育迷振奮了一番,不懂行地開始大呼‘盧神歸來’,而懂行的瞧瞧盧梭在獲得第一名時的成績,再找賽事錄影研究一下,就會發現不是‘盧神歸來’,而是‘對手太菜’。

室內60米跑6秒71,這個成績在其他人來說,已經很不錯,但在盧梭來說,實在算不上優秀,比起2005年初盧梭在幾場國內室內邀請賽上的成績,都有很大差距,所以,盧梭是贏了,但‘盧神’的確還沒歸來。

這個勝利,雖然提振了一下市場對盧梭的信心,不過提振的幅度不大,並且隨著理智的看衰言論佔據主流,這點小信心又如水中浮泡,‘啪’一下就破了。

盧梭在福岡國際室內賽後,再次回到BR實驗室,繼續完成他的訓練,董子健陪同。

目前所有人中,包括盧梭的教練團隊,以及BR的凱撒等人,都不是百分百了解整個訓練的真正意義,他們或許知道這個訓練的指向性,就是盧梭恢復全盛狀態,所以,整個計劃都是跟著盧梭的節奏走的。

盧梭把整個計劃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叫‘學習’,第二階段叫‘改良’,第一大階段又分為三個小階段,以100%相似度為終點,30%是個階段,60%是第二階段,爾後的100%,則是最後的階段。

目前,盧梭正處於‘學習’階段的60%以下。

BR各種運動醫學儀式可以幫助盧梭判斷自己的‘學習’進度。

盧梭則透過BR的判斷,認為自己在60%左右,就能恢復到10秒內的成績,100%時,則能再現大坂世錦賽時的最高成績。

雖然只是重現,但並非沒有意義,BR對盧梭的身體監測證明,盧梭在訓練過程中,‘釋放’了自己身體所承受的壓力,如果說之前承受的壓力是20,那麼現在只有5到8。

這並不只是四分之三的壓力減輕,還意味著盧梭可以盡情奔跑,完全不會受傷,恢復到了2005年時的最佳身體狀況。

“因為你的身體在承受了過量的壓力後,產生了臨界值之上的耐受力,所以只要保持正常的訓練和比賽狀態,運動傷將會遠離你。”凱撒這麼說,“當然,仍然要注意一下陳舊傷勢,那會是你的致命弱點。”

只這點,這個訓練就值了。

訓練當然是單調的。

盧梭要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去重複自己的運動狀態,讓大腦跟得上身體,而身體再服從於大腦,身體再超越大腦,大腦再追上身體。

他就像是一個失去了記憶的老手,駕駛著那輛跟他磨合許久,久經戰陣的馬車,每次馳騁疆場,都是對過往的一次追尋和開拓。

當然,還有未知感。

盧梭自己定義的100%,並不是真正使用狀態列‘技巧’的100%,他只是將自己的進步速度,以最終成績來估算和劃分,按照之前的體悟,如果能夠達到使用狀態列‘技巧’時的100%,盧梭的最高成績將快得可怕。

遠非目前的世界紀錄可以束縛得住。

只不過,離開了狀態列,就得摸索著前進了。

盧梭將之享受為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