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蘇木麾下的戰爭機器全力開動,僅靠著一州之地是沒有辦法抵擋的住的。

哪怕是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聯手也不可能。

荊州的郡縣每日裡都有人投降大將軍,每日裡都有縣城陷落。

荊州軍的前沿陣地不斷地收縮,劉備曾去信給孫權,想要孫權出兵牽制大將軍南下的隊伍。

不想,孫權自己也是自身難保。

大將軍蘇木這麼多年積蓄力量,在水軍和船隻的準備上,早已經不是東吳能抗衡的了。

徐州方向由張郃和高覽二人領兵,由徐州廣陵郡虎視孫權治下的吳郡。

吳郡之地乃是東吳諸將之根本,吳郡不穩,那麼整個東吳都不穩。

不得已,孫權只能是調治下各州郡之兵,回援吳郡。

合肥的陸遜接到孫權的命令不得已,只能是帶兵返回吳郡。

合肥的陸遜一走,壽春的張遼和李典、樂進等人立刻揮兵南下。

沒了陸遜駐守,其餘東吳將領,沒有人能抵擋的住張遼的兵鋒。

合肥城陷落。

張遼攻下合肥城的訊息傳出去後。

帶兵駐守在汝南的徐晃立刻帶兵攻入了揚州的廬江郡。

廬江郡北有汝南的徐晃,東有剛攻下合肥的張遼。

按理說廬江郡西邊有荊州軍張飛駐守的江夏郡。

是能給廬江郡提供一些幫助的。

但是此時江夏和江陵一帶能面對著太史慈、馬超等人的強攻。

江夏郡一時間也是無兵可以援助廬江郡。

廬江郡的守將,眼見著孫權對自己不管不顧,盟友荊州軍又無力支援。

也是在本地世家的支援下,選擇投降了大將軍。

廬江郡這一投降,戰場的整體形勢立刻直轉急下。

荊州軍的江夏郡後方多了徐晃這一支大將軍的隊伍。

東吳的丹陽郡也要直面張遼的兵峰。

要知道,張遼的威名可是能在東吳止小兒夜啼的。

哪有人敢在張遼的面前妄言取勝啊。

一時間,被張郃、高覽和張遼、李典、樂進等人威逼的東吳。

投降的聲音再一次佔據了主動。

這一次東吳陣營內可是沒有周瑜和魯肅這兩個具有戰略眼光和魄力的大都督了。

孫權每日裡被群臣圍著勸說他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