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處置南匈奴(第1/3頁)
章節報錯
處理完了代郡烏桓單于反叛之事後。
大將軍蘇木又帶著自己的兒子朝著幷州趕去。
此時因為國營牧場的發展,生活在幷州的匈奴人也是繁衍了起來。
沒有了糧食的危急和生存的困擾,經過十幾年的繁衍和發展。
幷州的匈奴人成倍的增長了起來。
各處國營牧場竟是有安排不下匈奴人的情況出現了。
若是漢家子,從小進了學堂,哪怕不能升入大學堂之後為吏做官,也能學個算數手藝的出來做工。
可是這些匈奴人不行。
他們對於學習一竅不通,偶有幾個能學進去東西的匈奴人按照比率來講也還是太少了。
這些匈奴人現在和大漢本地漢人融合的還不夠。
時間還是太短了,這些匈奴人的孩子生下來只會放牧騎射。
會騎射的小部分納入到了大將軍麾下的騎兵隊伍中。
剩下的就和會放牧的由幷州本地的國營牧場消耗了。
開始還好,大家都在牧場內有活幹。
後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又增添了不少匈奴人。
漸漸地國營牧場內,匈奴人都快要比牧場裡的戰馬多了。
大將軍蘇木北巡之前,荀彧也是將這件事情送到了大將軍的案頭上。
涉及到幷州的南匈奴,只有大將軍蘇木才能做出決斷。
大將軍蘇木坐在馬車上一邊趕路,一邊拿著一份文書遞給了坐在一旁的兒子。
“看看,你有什麼想法?”
蘇爭見父親問起,雙手接過了文書,展開一看。
文書上詳細的介紹了幷州南匈奴的情況。
各地國營農場內的匈奴人加起來竟是有五萬餘人。
蘇爭拿著手中的文書也是皺緊了眉頭。
“這胡人太多了一些,怕是會影響幷州穩定!”
“如何應對?”
“不如遷胡入漢?”
蘇爭望著父親試探著問道。
“如何遷?遷往何處?”
蘇爭見自己父親滿臉笑容的鼓勵自己,也是繼續說道。
“大河沿岸以及青州之地因戰亂頻生,人口稀少,不如遷幷州胡人過去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