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賈文和(第1/3頁)
章節報錯
公元203年,漢建安八年,春。
三年的時間,在田豐和張遼的努力下,整個冀州就只剩下袁紹軍大本營渤海郡還在袁尚的手中了。
即便是還在袁尚手中的渤海郡,也都是人心浮動,人人都在思考著是不是要投向蘇木軍。
袁譚那邊,這三年來沒少和曹操聯合攻打蘇木軍的館陶城。
只是以袁譚、辛評、郭圖之流根本打不過張遼和田豐二人,只能徒勞無功,空耗兵力罷了。
這袁譚三年來毫無建樹不說,竟是在張遼的威逼下,慢慢的丟失掉了一部分平原的城池。
袁氏兄弟此時終於是放下了成見,開始琢磨著以後的路了。
袁尚麾下的謀臣武將多是河北冀州本地人。
在這種風雨飄搖的時候,袁尚也是不敢再在渤海郡呆了。
不然說不上什麼時候,他袁尚的腦袋就會被這些人突然砍了給蘇木送去。
畢竟名義上投降,卻陽奉陰違的袁尚可從來沒有覺得蘇木會放過自己。
審配雖然是冀州魏郡人,但是審配為人忠烈慷慨。
此時也是不顧自己本地家族直言勸導袁尚與袁譚講和,然後歸順曹操。
那袁譚麾下謀士辛評、郭圖之流全都是河南潁川人,天然就對河北沒有什麼歸屬感。
此時隨著袁譚在青州,若是投降歸順了曹操,反而對於在潁川的家族更有利一些。
所以在辛評郭圖等人的攛掇下,袁譚早就起了投降曹操的心思。
此時袁氏兄弟已經被蘇木軍打服了,從內心地失去了為父報仇的心思。
這種失去報仇的心思,不是不報仇。
而是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報仇了,只能是寄希望於他人了。
那曹操從小就是袁紹的發小好朋友,長大後又得到了袁紹的照顧成為了一方諸侯。
在這個位面裡也沒有官渡之戰,袁曹兩家還未鬧翻。
所以作為世交的袁氏兄弟想要投降曹操也就很好理解了。
袁尚袁譚此時早就被張遼殺的膽顫心驚了。
在麾下所有謀士的攛掇下,竟是選擇了放下渤海郡袁氏起家的基業一起跑去了青州。
有李儒、郭嘉一明一暗的探子,袁尚在渤海郡的一舉一動都會送到蘇木和田豐的手中。
既然蘇木將東邊與袁氏的戰線交給了田豐和張遼二人。
蘇木也就沒有過多的干涉東線的軍政事務。
放權不完全,就是完全不放權。
田豐和張遼二人接到渤海郡眾人要逃走的訊息後。
張遼本是想要出兵攔截的,卻是被田豐阻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