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年,漢建安二年,四月。

袁紹盡起十五萬大軍兵臨冀州魏郡館陶城下。

館陶成守將張遼急報魏郡鄴城蘇木。

剛剛收拾了鄴城內不穩定因素董承一夥人的蘇木也是立刻就安排了錢糧器械等物資朝著館陶成轉運。

與此同時,得到急報的荀彧和沮授二人也被蘇木叫到了府衙之中。

蘇木麾下的謀臣武將雖然不如袁紹那邊的複雜。

卻也是大致分成了三個派系。

第一個派系是以沮授和田豐為首的冀州本地派系,這一派系的人主要是為了冀州本地計程車族利益代言。

第二個派系是以荀彧和郭嘉為首的潁川謀士派系,這一派系的人主要是為了爭奪話語權,為了將來蘇木軍南下潁川做準備。

畢竟此時荀彧和郭嘉等人帶著家族避禍到冀州乃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

所以有朝一日蘇木軍打下潁川,就是這一派系的主要的目的。

第三個派系是以張遼,高順和呂布為首的幷州派系,這一派系的人主要是以武將為主,他們這群武將只聽命於蘇木。

至於什麼皇帝,什麼大漢,沒人在乎,是鐵桿的蘇木支持者。

與這些蘇木嫡系的幷州武將不同。

荀彧和沮授二人雖然分屬冀州本地派和潁川派,在日常工作中多有摩擦。

但是在力保大漢皇帝的立場上卻是出奇的一致。

畢竟大漢養士四百年,在這些士子心中還是很有地位的。

只不過此時想要挽救大漢,荀彧和沮授二人只能是將希望放在蘇木的身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就在蘇木下令運轉糧草武器的時候。

荀彧和沮授二人到了蘇木的府衙中,也是在外交上給蘇木提了幾個方向。

根據郭嘉和李儒手底下的探子回報。

袁紹這段時間除了在籌備士卒和糧草軍械等物資外,還在外交上想要孤立蘇木軍勢力。

袁紹派出了使者不停地出使四方諸侯勢力。

徐州的童羅,劉備,兗州的曹操,荊州的劉表,宛城的張繡,涼州馬騰,韓遂等人都接觸到了袁紹的使者。

除了被袁紹困在幽州的公孫瓚,大漢境內有名有號的各地諸侯基本都迎來了袁紹的使者。

大漢四世三公袁氏的名頭此時還是好用的,各地諸侯無論願不願意與袁紹一同圍攻蘇木軍勢力。

都客客氣氣的迎接了袁紹派出去的使者。

但是根據各地諸侯勢力自身的利益關係,在迎接了袁紹的使者之後。

在密談中,各方諸侯勢力的表現就不大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