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都大業,緊張而有序的進行,歷時半年之久,大明朝的重心才從南京,徹底轉移到了北京。

坐落在北京城的紫禁城,恢宏大氣,朱慕辰以及朱瞻基的家眷們,跟著最後一批才子入了北京城。

“真是沒想到啊,遷都就這麼順利的完成了。”並車內,朱瞻基不可置通道。

“不過楚王,你為什麼不舉家搬到北京來?”朱瞻基問著他。

功高蓋主之事,歷史上常有。

大業已成之時,就是剷除功臣的時候,朱慕辰縱觀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鮮有例外;更何況徐馨她們,也喜歡偏安一隅的生活。

朱慕辰雖然沒明說,但已經生了隱退的心,打算等到天下大定的時候,就攜帶家眷,找一處世外桃源隱居。

他一邊安排人勘探和發掘礦產,一邊也在找適合頤養天年的地方。

“妻兒都習慣在南京城,我這個人比較戀家,他們在哪裡我就想在哪裡,再說了,南京城中也不能沒有人。”朱慕辰隨便找了個藉口回答著。

朱瞻基也沒有追問,而是把問題轉向了羅剎,詢問那裡的風土人情如何。

他又問朱慕辰,皇上將他老爹丟在那裡,是不是不打算讓其回來了?而事實上,朱瞻基是想要替自己的爹,去守在羅剎的。

“民風彪悍好戰,羅剎人脾性果斷乾脆。”朱慕辰三言兩語說完。

朱瞻基聽著,眼中不禁露出了擔憂,不知道老爹在羅剎過的可好?

這半年來,朱瞻基和于謙二人,沒少為朝廷選拔人才,但凡是稍有才華的,都被留在了京中,而那些人,到現在還滯留在南京城中。

朱瞻基說:“楚王,留在南京城中的那些官員們,以後可得楚王你好好歷練歷練他們,希望他們以後能為朝廷做事兒。”

說話間,兵車已經停在了宮門口,二人剛從兵車上下來,漢王朱高煦的馬車也剛好到。

“楚王,瞻基。”朱高煦一邊叫著,一邊推開馬車的車門,從車上跳下來。

看的出來他這半年來,的確是春風得意,紅光滿面的,人也不似之前那樣,眼裡都是哀怨。

“我這請命好多次,皇上好不容易才答應我回京,我要是早就知道都城搬來了北京,我就不去南京城了。”朱高煦笑呵呵的說著,他還不知道朱高熾留在羅剎的事兒,問著朱慕辰他的近況。

“大哥這次跟著皇上出征,沒被嚇到吧?”朱高煦問著,這倒是真的在擔心大哥。

但話聽在朱瞻基的耳中,橫豎覺得是在嘲諷,從他出現朱瞻基就沒說過一句話。

“太子帶兵殺敵,很是英勇,現在留守羅剎,也是皇上的命令。”朱慕辰語氣客套,他可不想把這個話題深聊下去。

“是是是,我也沒說他不行不是,哎,楚王,有些問題我要跟你請教一下,我們一起走吧。”

朱高煦說著,拉住了朱慕辰的胳膊,兩人看上去親密無間。

誰能想到,這是之前水火不相容的兩人呢。

“我想跟你換一樣東西楚王,你先彆著急拒絕我,先聽聽我的計劃再說如何?”

“你看啊,我現在的主力軍是在倭地,那地方四面環海你也是知道的,我要錦衣衛和騎兵也沒什麼用,這樣,我把我手裡的錦衣衛和騎兵,跟你換戰艦的大炮和炮彈,再換一部分水軍如何?”

朱高煦還是和以往一樣,很會打如意算盤,見朱慕辰不答應他,他竟然還搖起了他的胳膊,這樣子滑稽的就像個討好的小娘子。

“調換軍隊的事情,我說了可不算,漢王你要是真想要,去跟皇上要。”朱慕辰不拒絕,也不答應。

“這說的什麼話?那水軍不都是你訓練出來的嗎?你跟我一唱一和,皇上不想給也會給我的。”朱高煦繼續央求。

同時,他還給朱慕辰賣慘,說那些倭人什麼都不會,教起來實在是太麻煩了。

一路上,朱高煦都在不斷的拉扯著朱慕辰,直到進了大殿的門,這才正經起來。

“參見皇上。”三人異口同聲,朝著龍椅上的人行跪拜之禮。

“都起來吧。”朱棣抬了抬手,讓朱高煦和朱瞻基,各自彙報一下這半年來所做之事兒。

朱高煦說的熱血澎湃,之前他給南京城送的信中,只是簡單的說明了自己又打下了哪些國家,此時當著朱棣的面兒,他可是把詳細的過程都說的很識清楚。

只他一個人,就說過快一個時辰了。

輪到朱瞻基的時候,都到晚飯時間了,不過他早就準備好了奏摺,直接呈給了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