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兩軍之間(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棣騎著馬,走在最前面,緊跟著他的是神機營。
“來人啊,去通知山上的將士們,將迫擊炮搬回之前的駐紮地,留下一小隊人馬清掃戰場,剩下的人,沿著峽谷出發。”
朱慕辰將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揚起馬鞭,搭在火箭的背上,火箭叫了一聲,緊跟著大軍的步伐。
一邊前進一邊休整,行軍速度並不是很快,即便是火箭這樣的小矮馬,也很快追上了朱棣的戰馬。
朱棣見朱慕辰走近,便勒了勒韁繩,將速度放的更緩了,“噠噠”的馬蹄聲,如勝利的戰鼓樂一般,置身此情此景中,朱慕辰也心中激動。
火把照亮,皓月當空,微風陣陣,朱慕辰抬頭看著空曠的天空,高懸的天空墜滿了繁星,一如大明盛世。
此時朱慕辰的腦海裡,忽然劃過了馬哈木臨死前說的話:“你真以為大明能千秋萬世嗎?”
大明,這個被後世津津樂道的朝代;朱棣,這位征戰四方開疆擴土的帝王。連朱慕辰都不禁想著,要是大明朝真的能夠千秋萬世,那該是怎樣一副場景。
“楚王,你有心事。”朱棣開口,不是詢問,是肯定。
朱慕辰點頭應下:“臣確實有心事。”
“楚王在想什麼?不妨說來聽聽。”朱棣饒有興趣的說著,末了還不吝嗇的誇讚著朱慕辰,“楚王你頗有未卜先知的本領啊,要不是你早就命令將迫擊炮搬運到山上,斷了馬哈木的後路,讓瓦剌大軍沒有還手的餘地,只怕是這一戰,我們也要損失不少的兵力。”
“皇上過譽了。”朱慕辰微微頷首,“是皇上英明神武,有先見之明,臣不過是循著皇上的腳步,起些善後的作用罷了。”
朱棣聞言,哈哈大笑了兩聲,意味深長的目光看向朱慕辰。
和他對視,朱慕辰眼中帶著崇拜,臉上也有笑意。
“楚王對阿魯臺瞭解的多嗎?”朱棣開口問。
阿魯臺這個人,最擅長猥瑣發育,想的盡是坐收漁翁之利,只怕是現在他想的,全是大明和瓦剌兩敗俱傷,他好等著把兩方都收拾了,長驅直入殺進南京城。
先前以瓦剌計程車兵作為誘餌,誘朱瞻基到他的伏擊地,多半的原因是想用朱瞻基來威脅朱棣,這樣好做到進退有度。
至少朱慕辰理解中的阿魯臺,是這樣苟活到最後的人。
而朱棣此時不慌不忙,可見他也深知阿魯臺是怎樣的人,現在瓦剌主力軍隊已經被滅了,傳信的人跑不出去。
就算阿魯臺的探子來了,看到也是大明朝返程的那部分軍隊。
只要對方掉以輕心,在圍困皇太孫朱瞻基的這件事上下足了功夫,待到漢王趙王趕去支援,他們再堵住韃靼後退的路,那麼阿魯臺,也就成了籠中之鳥。
朱慕辰心裡一清二楚,卻裝糊塗的不開口。
朱棣繼續說:“阿魯臺這個人,喜歡得了便宜還賣乖,不讓他誤以為我大明朝的軍隊被瓦剌拖住,損失慘重,他討到一點兒好處扭頭就會跑。”
朱棣說完,搖了搖頭,“這可不是朕想要的結果。”
朱棣是要把阿魯臺逼成困獸。
這才叫殺人誅心。
月光映照在朱棣身上,他威猛雄英,天選之子的雄姿,讓此時周遭的一切光亮都黯然失色。
……
明朝大軍整整行了一夜,在東方晨曦升起的時候,到達了目的地。
“神機營,你們就待在此處,但凡有韃靼計程車兵退出來,投降者不殺,頑固不靈者,殺。”朱慕辰手指著唯一的一條退路,命令著神機營。
此時大明朝軍隊士氣高漲,在聽到朱慕辰的命令後,異口同聲道:“是,楚王,我等誓死不退。”
“五軍營聽令,戰鼓一響,你們率先衝鋒,勢必要攔住韃靼大軍。”朱慕辰繼續命令。
在他的身後,是一陣陣擲地有聲的回應。
“三千營。”
“在。”
騎兵三千營,在朱慕辰出聲之後,更是聲勢浩大的應著,他們左手牽著戰馬的韁繩,右手握著彎刀的手柄。
“這裡,曾是你們的故鄉,是你們生長的地方,卻因為好戰之人的一己私利,讓這裡生靈塗炭,今天就是結束這一切的時候。
今天這一戰之後,北地草原,會一片祥和,你們的子孫後代,會無憂無慮的生活在這裡,再也不會有戰亂,不會有枉死的百姓,不會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