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大軍一路行動,此時已經來到了北方關隘,此地相當於大明朝最後的門戶,正是這道門戶的存在才能夠將那些北方的“惡狼”牢牢地擋在門外。

隨著北伐的大軍到達了這裡以後,朱慕辰等人暫時在這座城中進行休整。

此時皇上朱棣將眾人召集到一間寬敞的屋子裡,他站在最前面盯著桌子上的一張地圖,而朱慕辰與漢王等人則是默默地站在後方。

而在這房間外,則是有陸陸續續眾多的探子,前來進行軍事彙報,而皇上朱棣的密令也在不斷的給房間外的探子傳去。

面對那些探子傳回來的訊息,朱瞻基與朱慕辰等人各抒己見。

就在這間房間內的諸多將軍們,正在為草原上的天氣對於作戰的影響進行討論的時候,外面突然有一名密探急匆匆跑進來,他臉上寫滿了慌張。

密探半跪在地上說:“稟告皇上,大事不好了,我們在前方發現有瓦剌派出了數十隻遊騎兵。”

“那些遊騎兵正在透過蒙古高原的其他區域,逐漸向著中原地帶接近,並且一路上不斷摧毀村落,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而且那些遊騎兵十分靈活,我們的駐守軍隊完全拿他們沒有辦法,只要是追出太遠就會被他們轉過頭來夾擊,現在那些駐守軍隊已經快要覆滅了,現在各方都在告急,都在請求支援呀。”

皇上朱棣聽聞到這條訊息後,眉頭越皺越緊,片刻後臉色恢復了正常。

隨後,只見他手掌撐在面前的桌子上,聲音變的嚴厲,壓迫感十足。

“只不過是數十隻遊騎兵,竟然就能夠將我們的駐守軍隊全部擊敗,他們都是幹什麼吃的。”

“這還只是遊騎兵而已,就讓你們毫無招架之力,要是馬哈木派遣大軍前來,是不是我們大明朝就要亡國了呀?”

朱棣不怒自威,但是這間房間內的所有大臣都能夠感受到他那憤怒的情緒。

眾將中有一人開口上奏:“稟告皇上,那些遊騎兵的靈活性遠遠超過我們的軍隊,他們的戰馬速度十分迅捷,完全不是駐守軍隊能夠比得上的。”

“所以那些駐守軍隊在面對這些遊騎兵的時候,確實是毫無辦法,但如果是我們的精銳軍隊出動,定然可以將其擊潰。”

朱棣捋了捋鬍子說:“嗯?好,就按你所說,我們的精銳軍隊能夠將那些遊騎兵解決,現在我們到底要怎麼辦呢?派遣主力軍隊去追逐那幾只遊騎兵嗎?”

此人面對朱棣的質問,也是陷入到了沉默,軍事上的一舉一動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大明朝這邊派遣出了主力軍隊去追逐遊騎兵,有可能就會被瓦剌與韃靼抓住空隙趁機襲擊。

皇孫朱瞻基見氣氛有些尷尬,於是站出來主動請纓,“臣願意帶領一支人馬去將那些遊騎兵全部解決,只要帶上楚王所製作出來的那些火銃。”

“哪怕是我們追不上敵人,也能夠在遠處就將那些遊騎兵從馬上擊落,那些瓦剌士兵失去了馬匹以後,就連我們中原小孩子都不如。”

朱瞻基這番話自然是有誇大的成分,但是此時大戰在即,正是需要鼓舞軍心的時候。

而趙王朱高燧在一旁冷冷一笑,“大侄子呀,你未免想的也太簡單了吧?”

“要論打仗我和你二叔哪個不比你強?要出戰的話也是我們兩個出戰,哪裡輪得到你這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子。”

“現在呀,局勢就很明顯,這幾隻遊騎兵就是那些瓦剌人用來誘惑我們的,只要有人帶兵出擊,就會落入到他們的陷阱之中,到時候恐怕你只能馬革裹屍了。”

朱棣在一旁既沒有贊同也沒有反駁,而是表情平淡地聽著,注視著下方的眾臣,臣子們明白這時就是發揮自己作用的時候了,紛紛開始表達自己的見解,給朱棣上奏。

他們一起提議,說現在情勢十分不穩定,需要再看看情況,進行一些佈置才可以,不然輕易行動可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失誤。

趙王朱高燧一臉嫌棄地看著他們,暗自腹誹:這些人前怕狼後怕虎懂個屁的打仗,還從長計議,等他們從長計議完,瓦剌與韃靼都已經打到南京城了。

隨即他向皇帝朱棣提議,“稟告皇上,萬萬不可派兵進行追擊呀,這根本就是那些瓦剌的計策,只要我們主動出擊,必然會落到他們的陷阱之中,到時候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這次北伐可就難了。”

朱棣聽到“北伐”這兩個字後,眉毛微微上抬,很明顯他對於朱高燧的想法有些認同。

但是此時朱瞻基臉色凝重,“皇爺爺,那些瓦剌人可是在侵犯我們大明朝的邊境,要是我們連這幾隻人馬都解決不了,那麼還談什麼北伐?”

“此時此刻,那些人正在殺掠我們大明的子民,如果我們不去拯救那些子民,會讓其他人怎麼想?會不會以為我們大明朝的諸位大臣都是冷血、置百姓生死於不顧的人?”

趙王朱高燧“哈哈”大笑兩聲,看著朱瞻基說:“大侄子呀,你還是太年輕了,我們不想去救那些人嗎?我們也想呀,但是現在的情況不允許我們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