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罪行(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瞻基幾乎將那快金牌貼到了朱高煦的臉上,對著他,“二叔,這真的是皇爺爺給你的最後一次機會了。”
朱高煦看著城牆上的火銃手,他臉色大變,眼中帶著驚慌,內心反覆掙扎了一番,他終究是將長矛收回。
“你們待在原地不要行動,我去見見皇上。”
朱瞻基看到這一幕,才鬆了一口氣,他知道事成了。
這要是二叔不顧危險貿然衝鋒的話,恐怕他這條小命就要交代在這裡了。
朱瞻基臉上帶著笑說:“二叔我來為你牽馬。”
朱高煦見狀冷哼一聲,事已至此他倒要看看朱瞻基和朱慕辰到底在城中給他準備了什麼,要是自己身死,後面的那些親衛隊還是一樣會繼續執行他的命令衝鋒。
朱高煦跟隨著朱瞻基來到南京城內,登上城牆,在他看到龍椅上那一道熟悉的身影時,片刻的猶豫也沒有,直接“噗通”一聲和趙王一樣,跪到了地上。
漢王將頭緊緊地貼在地面上,一句話也不敢說,帝王威嚴籠罩在他的頭頂,如泰山壓頂一般,讓他呼吸都不敢大聲,坐在他面前的,可是大明的真龍天子。
此時漢王餘光往兩旁站著的侍衛看去,只見那拔出鞘的利刃寒光乍現,他緊緊地閉著雙眼,不敢想象下一刻會發生什麼。
朱棣穩坐在龍椅上,一邊捋著自己的鬍子,一邊看著面前的二人。
“好呀,好呀!朕真是生了兩個好兒子呀!”
“你們兩個真是好得很呀!”
周遭鴉雀無聲,人人沉默,只有火把燃燒發出的聲響。
朱棣沒有下令將漢王與趙王就地斬殺,而是讓他們回到各自的府中閉門思過,實則就是禁閉,在沒有得到他的命令之前,不得邁出府邸半步。
一場叛亂,還未開始,就已經落幕。
……
朱棣坐在孤冷的皇宮裡,內心有所糾結。
這次的事情連錦衣衛和親衛軍都出動了,不容小覷。
雖然並沒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但這次事件本身的性質,就是謀反。
可即便如此,朱棣也不忍心殺掉自己的兩個兒子,他除了大明皇帝這個身份,還是一位父親,縱有糾結,最終也還是於心不忍。
翌日一早,朝堂之上,百官鴉雀無聲,他們在得知昨天發生的事兒之後,個個捏了 一把冷汗。
現在皇上公然探討要如何處置兩位王爺,眼下誰也不敢先吭聲。
如此寂靜了些時候,金鑾殿中終於有人開口,乃是于謙。
“漢王、趙王私自用兵,此做法有違王道,乃是明目張膽的造反。”
他這句話, 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得文武百官面面相覷,開始低聲議論。
而楚王朱慕辰聞言則是有些頭痛,他料到了于謙這個直性子會說出來。
這滿堂的文武百官誰不清楚那漢王、趙王是要造反呀。
現在的問題是,那兩位根本沒有造反成功,甚至一兵一卒都沒有折損,而朱棣又沒有將那兩人當場誅殺,意思很明顯是想要保住他們的性命,畢竟這兩位皇子可是跟隨著他從造反開始,一路征戰過來的。
雖然說不會傷害趙王與漢王的性命,但是也不能完全不處置呀,畢竟他們的行徑實在惡劣。
要是不做出一個恰當的處理,無法給百官一個交代,也會影響到皇家威嚴。
在場的除了于謙以外,都明白這個道理,只不過他們猜不透朱棣的意思,不敢隨便開口建議。
朱棣皮笑肉不笑地看著于謙,“按你所說,該給這漢王、趙王以什麼罪行論處呀?”
直性子的于謙直接放言:“按照我朝律法,造反者應當誅其九族。”
此話一出,大家都是倒吸一口涼氣,紛紛轉頭看向皇位之上的朱棣。
氣氛凝重。
這于謙說話真是不過腦子,趙王漢王的九族是誰?那可是包括上面那位啊,他是不是傻了?
于謙也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愣在原地半晌後,剛想要開口解釋。
朱棣就揮了揮手,頗不耐煩道:“把于謙拖下去打十大板!罰俸兩月。”
于謙張了張嘴,始終沒說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