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瓷器出手(第1/2頁)
章節報錯
“嗯!這確實是海撈瓷,這瓶子,是明宣德的青花瓷。”閆老闆用放大鏡看了好久那個差不多四十厘米高的瓶子。
看得出,他對這隻瓶子十分喜愛、欣賞。
閆老闆告訴楚文,明宣宗朱瞻基除治國有方外,還具有極高的藝術修養。當時的宮廷藝術品成就非凡,如瓷器、銅爐、佛造像等皆稱後世典範。
明宣德朝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細、色澤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著稱,被認為是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宣德青花所用青料為“蘇泥勃青”,燒成後在青花部分出現黑疵斑點,與濃豔的青色相映成趣。
此外,宣德青花的圖案裝飾,繼承、融合了元代青花的筆繪畫風,並漸趨典雅、秀麗。其紋飾以花果紋為主,很少描繪人物。
“像這件雙耳瓶,畫工精湛細膩,線條流暢自如,形態妍美怡人。近圈足處繪一週變形蓮瓣紋,圈足外側畫卷枝紋。
其構圖疏朗自然,虛實相濟,無纏枝紋飾常見繁密侷促之虞,筆觸細膩,雖見工緻卻不落於媚弱,在濃淡相抹中獨顯宣青之豪邁氣概,深得水墨神髓。”閆老闆一邊欣賞,一邊指點道。
口沿雙絃線下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款,樸拙蒼健,古意盎然。
“你們在公海撈到的?”
楚文點頭:“當時,還有其他國家的打撈船在,被我搶先一步,搶了一些。”
“如此,那完全不用擔心了。”閆老闆開心說道。
剛出水的文物,多少還是有點忌憚的,一旦流入市場,很容易被有關部門盯上。
不過,這要是在公海撈上來的,那就沒啥問題。國內不準私人私自打撈,但在國外打撈的,就管不了那麼多。
“我聽說,海撈瓷不怎麼……”
沒等楚文說完,閆老闆笑道:“不怎麼值錢是吧?得看具體情況。如果品相完好,對其價值自然就沒太大影響。
比如這件雙耳瓶,沒有被海底的一些物質腐蝕、氧化等,表面還保持著原貌,其價值也就高。”
他表示,無論是沉在水底的,還是埋在土裡的,都會有一些瑕疵。
比如埋在土裡的,會有土沁等。
“這樣吧!其他的,我以二十萬一件收了。”閆老闆指著其他的瓷器。
那些瓷器,可以明顯看出海水侵蝕的痕跡,撫摸起來沒有出土的瓷器那麼溫潤,即便洗乾淨,用手撫摸還是可以感覺到鹽粒結晶體。
閆老闆也坦白,這些瓷器和我們國內出土民用瓷器有別,一般都比民用瓷精美,有些甚至可以和官用瓷媲美。
“至於這一件雙耳瓶,屬於最精品的一件,我最多隻能給六百萬。我個人建議,你不妨拿去拍賣行拍賣,估計能拍出更高的價錢。”閆老闆建議道。
宣德青花,有拍出過億天價的例子。
如果不是海撈瓷,閆老闆自信能將眼前這件雙耳瓶賣出千萬以上的價格。但是,海撈瓷的變數有點大,不太好說。
因此,閆老闆給楚文這麼一個建議。
其實,他也是希望能跟楚文長期合作,才給這麼一件中肯的建議。不然,他六百萬買下來,肯定也能掙一些,沒必要往外推。
“行,閆老闆,多謝啦!”楚文抱了抱拳。
“客氣,都是熟人了。這樣,我正好認識拍賣行的人,幫你聯絡一下。”閆老闆擺擺手。
此次,楚文拿出五十多件瓷器。閆老闆吃下了絕大部分,已經足夠了。二十萬一件,稍微運作一下,他也能掙幾百萬。
閆老闆打了個電話,然後轉頭告訴楚文:“這家公司是我們省最有實力的一家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他們下午就到,一會我們先去吃個飯。”
“好,不著急。”楚文點頭。
閆老闆請客,跟楚文說了不少古董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