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勢在我(第1/2頁)
章節報錯
二月下旬,代郡傳來了久違的好訊息。
自去年九月以來,代、雁門、九原、雲中四郡便開始悄然聚兵,聚兵目的只有一個,便是趁亂取得飛狐陘和蒲陰陘的控制權,從而徹底將中山圍困於平原一隅。
若換做往常,趙軍若是想自北而南圖謀中山,那隻能去強磕中山國沿唐河一線構築的沿山關隘。
如此定然難以在短時間取得成效,且不說還有那個號稱飛鳥難渡的鴟之塞(拒馬關)便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
不過,若是趙國能取得對蒲陰陘的控制權,大軍便可以自淶水向東繞道進入華北平原,從而繞過鴟之塞,那樣中山國用以抵禦趙國的唐河防線,威脅便小了很多。
如此,燕國的內亂,便成了趙國覆滅中山計劃的重要一環。因為自百餘年前,蒲陰陘便被納入了燕國的勢力範圍。
前年中山國雖然趁亂奪取了扼守淶水的紫荊關,但畢竟還沒來得及消化掉這顆剛剛奪來的戰爭果實。
根據戰報所述,為求速戰,五萬趙軍初分兵兩路:
一路由代郡郡守樓緩親率一萬餘疑兵,自猩定出靈丘,走坦途大道直撲鴟之塞,以迷惑中山主力的視線;
一路由洞悉地形的樂池率領的主力,自飛狐口沿淶水南下,趁亂直取紫荊關,以奪取紫荊關打通蒲陰陘。
趙軍以出其不意,再加上顯著強悍的兵力優勢,鏖戰月餘,最終徹底取得了淶水、恆山一線的勝利。
恆山北麓、東麓的關隘口而今皆為趙屬,其中便包括了讓趙雍念念不忘的空中草原和淶水平原(淶源盆地),樂池亦趁亂奪得了扼守蒲陰通道的紫荊關和窮魚之丘。
……從北山軍營回到龍臺殿,時辰已經酉時。趙雍大概看了一下這封戰報,也顧不得歇息,立刻讓宮人召蘇秦、吳廣、趙成和趙田等幾位留守都城的心腹重臣進宮議事。
東南一線的魏地雖然還沒有傳來新的戰報,但按照原本的計劃,一旦同齊軍交上了手,那第二步方略就得即刻實施。
再加上軍隊的徵調,時間一刻都拖不得。
對於南北兩線開戰,朝臣們亦是分成了兩派。
無非是因為風險太大。
就連趙雍自己,前些日子也一直在權衡利弊。
而北地的這場勝利來的可謂及時。
邯鄲的春季,最常見的便是風,白日微風拂撫、夜晚門窗撲朔,彷若無時無刻都在颳風。萬物剛剛復甦,草木剛剛生了新芽,春風雖然拂人,但無時無刻的風聲卻讓人不免有些煩躁,就連趙王宮密集的花木覆蓋下,風聲依舊呼嘯難止。
唯有夕陽西下,到夜幕降臨這短暫的時間裡,風聲竟然十分神奇地停止了,天地間異常安寧。
等眾臣陸續進得議事殿,太陽剛好落山,凋窗外剛才還呼呼的風聲,倏爾一靜。
趙雍走進大殿同眾臣回過禮,便將幾桉上的簡報傳閱了下去。
眾臣看罷,皆目露振奮之色,紛紛拜道口呼:“天佑趙國。”
龐煖接著拜道:“井陘、飛狐、蒲陰而今皆在我趙,臣以為,可以暫緩對中山的戰事。或可集結兵力,合秦以弱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