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張儀只得躬身應命道。

……

豎日一早,張儀下得吊籃,孤身走到三晉陣前報明身份,果然輕鬆地被送進了聯軍大營。

大帳內,趙雍看著帛書上那密密麻麻的允諾物品,笑著搖了搖頭道:“秦國真是闊了、如此大的手筆。”

“微薄之禮,以示修好之意。”張儀揖道。

“張儀啊……”趙雍語氣驟然轉變,厲聲道:“汝是真不知道,還是在這給寡人裝傻充愣?還是說這就是秦國的誠意?”

一旁的魏、韓統帥也神情淡漠地看著他。

張儀眉頭抖了抖,低頭揖道:“外臣不明白大王的意思。”

趙雍眼神微凝:“蒲陽、令狐、盧氏這些城邑,本就是秦國去年用來換汝而許諾給寡人的,要不然汝此時恐怕還在晉陽的牢獄中!如今秦王莫非還想故技重施?”

張儀內心頓時一顫,但面上還是一臉平靜地道:“秦國絕無此意,大王明鑑。”

趙雍朝外擺了擺手道:“好了,汝且先歸返,待汝同秦王協商好了、再來與寡人商議……汝回去告訴秦王,三日之後,吾等大軍即日破關滅秦!退下吧!”

“大王……”張儀還想再說些什麼。

侍衛卻已經進帳,怒視著他。

對三晉來說,談判退兵當然可以,他們本來就是這個打算。

但三晉並非是怕戰、拒戰,願意講和不過是及時止損、權益最大化。戰爭……戰爭的根本目的亦不過是利益罷了。

但秦國若是給不出合適的籌碼,那就再打,打到他願意給為止。三晉此時佔據了大義和優勢,況且已經打到這種地步了,也不怕再接著打下去。

仨瓜倆棗的,誰都看不上,更何況是本就許諾於三晉的城池,明顯就是沒誠意。

開戰前老老實實信守承諾、交付土地不好?非得等到捱打了才知道疼?晚了!

對魏韓來說,河東被秦國奪取的城邑,或許就是他們的目標,但對趙國來說,上郡才是根本目的。糧草輜重、金銀錢財什麼都是其次的。

之後趙雍便無需出面了,三晉各自派出早已準備好的‘談判專家’,同秦國商議‘戰爭賠款’的相關事宜。

嬴駟不得不痛心割塊肉下來,羞辱地話語也只能無奈地接受。並非是他不願戰,而是已經不能戰了,老家被偷、糧草被劫、外加三晉那喋喋不休地咒言,秦軍將士計程車氣已經十分萎靡了。

正月二十三,秦國正式同三晉簽訂休戰盟書,其上條約大概為:秦國賠付魏國輜重糧草二十萬石、韓國二十萬石、趙國十萬石,分十年支付。同時割還佔領魏國的蒲坂、令狐、陝城及河外之地,割還韓國的盧氏、武遂及河外之地,同時將本屬於魏國的上郡‘轉讓’趙國,以公子稷入邯鄲以為質子。

嬴稷原本是要去燕國當人質的,然而此時的秦國已經顧不得那般多了。誰讓燕國是弱者,若真有實力找秦國討要,便來吧。

(河外即是河西,黃河至北洛水之間的土地,也就是說自秦獻公以來,秦國經數代努力收復的河西之地,經此一戰全部丟失了。)

其實就算是秦國不割讓,秦軍顯然也是守不住了!被攻破不過是旬日的功夫。

而今秦國的防守線只能向西移,移至洛水的西岸。

對於這個結果三晉是滿意的,輜重錢財倒是附屬,重要的是河外之地!

三晉沒有再進一步的咄咄逼人。畢竟突破關隘和消滅關中政權,本身雖有一定的因果關係,但突破關隘並不等於馬上就可以消滅關中政權,兩者之間還有很大差距的。

昔年的晉國和後來的魏國,便長時間盤踞在河西陰晉地區,甚至後來的魏國全面佔據了昔日梁國的土地,徹底對秦國呈壓制狀態,然而也並沒有消滅的了秦國。

不過掌握了河西之地,便相當於攥緊了對秦作戰的主動權。

為了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趙國戰死犧牲的兒郎便有兩萬餘,相反輕傷、重傷的倒是不多,因為受傷計程車卒似乎根本熬不過這場殘酷的寒冬。

犧牲了血的的代價,才換來了最後的勝利。

趙雍自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弒殺之君,但這個年代就是這般,今日你不滅他國,他國便滅你。明明都是華夏的兒郎,卻要在這自相殘殺。

看著眼前的盟書,趙雍不禁輕嘆一聲。

上郡十五縣,這塊讓趙雍日思夜想的土地,而今終於是到手了!

此外秦國以公子稷入趙為質。

秦王想必也是看得出趙國擴張的野心,想借質子來緩和與趙國的關係。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