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程部大破房子城的同時,李同、張遠率領的三萬東路聯軍,在下曲陽河北晉州市附近亦大獲全勝。

第二日一早,位於鄗城的中軍指揮部便收到了邯鄲傳來的訊息,齊、楚兩國對秦國宣戰……魏、韓兩國自然被不幸的捲入。

趙雍與諸將商議過後,命廉程部在原地修整三日,即刻對元氏、封龍發起進攻。而他自己則率眾朝著東路戰場的前沿奔去。

原本趙國打算的將主要的進攻路線放在西路沿太行山一側,但看而今的形式,趙國顯然不用太過顧忌齊國。

趙軍若是從東部的平原地帶向西發起進攻,將更利於機動騎兵的殲滅行動。

……五月初,捷報如雪花般傳來。

驃騎將軍麾下的張武部再立一功,以損八百,傷三百的戰績,擊潰了滹沱北岸前來支援的一萬中山援軍。

東路的牛贊部也在圍城月餘後,成功拿下了昔陽城的最後屏障,宜安河北藁城西南。

於是趙雍率中軍指揮部,開始朝著臨近滹沱水河畔的下曲陽靠近。

……新的中軍行轅,出於安全考慮,沒有設立在下曲陽城中,而是在一座建在良田之間的莊園內。趙軍將這座莊園‘徵用’,並驅逐了左近的佃戶。

這裡位於下曲陽、宋子、宜安三城的交叉口,軍情傳播可謂是相當的方便。莊園的奴隸主不知道是跑了,還是被譴往了腹地。

院子裡種著各種花草和一些蔬菜,居室內有一張舒適的胡床,還有廚具糧食一應俱全。親衛對的將士進來檢查了一遍,趙雍便直接就住進來了。

大堂的牆壁上此時已經掛上了那幾幅堪輿圖,中間的那張用紅線勾勒著趙軍這一個多月來的進攻路線。

東路軍的三萬步車大軍從鄗城出發,向北拿下宋子、宜安、下曲陽。西路軍的三萬步卒拿下元氏、封龍後接著對石邑發動進攻。

兩萬鐵騎主要還是以襲擾、突襲、分割、阻敵。

而今的中山的滹沱南岸十一城,大半已經為趙國所佔。

戰局的也如最初預料的一般,並未收到多大的阻礙。

趙雍正在沉思之際,屋外侍衛突然扣響了房門:“王上,李同將軍求見。”

趙雍愣了片刻,隨即回道:“宣。”

李同進屋時,宮人已經煮好了茶茗。

李同上前稽首拜道:“我軍已經圍死了昔陽城,暫時無法繼續向北突進,臣便留張遠在軍中,獨自趕回中軍向王上稟報軍情。”

趙雍指著一側几案笑道:“卿辛苦了,先坐下飲口茶水再說。”

“謝王上。”李同趕忙作揖拜道。

李同身為東路的主帥,這次沒寫奏簡,而直接親自返回中軍,應該是要稟報的軍情有點複雜且很重要。

果然待李同抿了口茶水,沉思了好一陣才緩緩說道:“臣開始以為,中山國是懼我趙軍強兵,放棄了滹沱水南岸的城邑,但根據主動投降的中山官吏說,中山軍已經將兵力全部聚集在了臨滹沱水河岸的幾座大城內。起初臣未敢全信,後調遣斥候多番打探,證明了此言非虛。”

李同繼續說道:“中山軍自知野戰不敵我趙軍兵鋒,遂以滹沱水、以及沿河岸的幾個重鎮為依屏,建造了一條勾連北岸的防線。據說東桓、番吾這兩個臨水的大城內駐守兵力多達十萬。”

打到這種地步,中山國都沒有譴使割地求和,那就說明中山王還是想和趙國掰掰手腕。

前面確實太順利了。

但說中山能抽調出十萬兵力部署到南線?那無疑是誇大了,難道東線的燕國不要防了?齊國不用防了?根據多年來的探報,中山國的總人口應該才不到一百萬。

但聚兵一處應該是不假。

趙雍將一張堪輿圖放到几案,拿著毛筆蘸好了墨汁,按照李同的情報,勾勒出中山軍的防禦線。看了片刻後,隨後點了點頭道:“既然中山軍的大略已逐漸明朗,那寡人就放心了。”

李同繼續道:“滹沱水沿岸處佈置了誰多木樁和竹竿,南北都有中山的水軍設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