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無我瀛(第1/4頁)
章節報錯
都察院對於燕國國政的滲透,可以說是遠超任何一國。
甚至是中山國。
中山之相司馬喜親趙的政治傾向,其實就連中山王姬厝都有所體察,甚至他曾私下指責過對方。
然而司馬喜畢竟是姬厝的王師,又是中山國勳功赫赫的重臣。再加上如今的中山國背棄了齊國,還得倚靠司馬喜來維持與趙國之間的關係。
司馬喜固然是趙國在中山插下最大的一顆釘子,但其已然是搬到明面上的、輕易不得動用。
而燕國便不同了。
燕、趙兩國‘打交道’的時間並不比中山國短,雖然此前趙國曆代國君都一直未曾將燕國視為自己的拓展目標,但對彼此的滲透卻從未停止。
再加上與齊國相比,趙國對燕國的態度便顯得柔和了許多。身為弱國,其實自燕文公時期,趙國便是燕國‘求援’的第一物件。
外加蘇秦歸趙,讓趙國對燕國的浸透可謂是更進一步。
蘇氏為燕十數載,雖然自燕文公薨逝後,便不得燕王受重,然而其勢力在燕國薊都已是盤根錯節,蘇氏更是與燕國眾多的卿臣、重臣伴有聯姻關係。
蘇秦之弟蘇代更是與燕太子姬噲最親信的卿臣、子之結為了兒女親家。
而子之又有一些不切實際的野心。
前有蘇代牽頭,後者自然而言的就和趙國勾搭在了一塊。
趙國的眾臣此時或許抱著趁火打劫的想法,舉兵弔唁嘛。畢竟趙雍繼位之初,列國就玩過這手嘛。
但此時惘然攻燕、滅燕,卻非是明智之舉。燕國雖弱,但燕國之名卻在國際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外加上其本身的地緣政治。若是一國貿然滅燕,必然會遭列國群起攻之。
得燕非是不可,但還需徐徐圖之。若是妄自動手,徒勞無功罷了。
不過雖然不能借此滅燕,但也不妨礙他利用燕國一把……燕國退兵背盟本來就失了大義,想必、而今打著乘虛而入大撈一把的諸侯定然不少。
大朝過後,時間才至巳時,趙雍出的朝宮徑直回到龍臺。此時他已經完全收起了散漫的性子。
在這個年年有戰的時代,懶散便是人的原罪。
有時候趙雍甚至會對這種緊迫、壓迫的生存方式充滿了厭煩,但又不得不說他已經開始漸漸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昨天下了一夜的小雨,天空到現在還是朦朧朧的。太陽被擠壓在雲層裡時隱時現,春夏交替之際,北國的天氣一直都是這般。
淅淅瀝瀝地小雨下個不停,但溫度卻沒有前幾日那般涼了,氣溫已經在悄悄回暖,邯鄲城內也已經可以感受到些許夏日的氣息。
走到龍臺邸閣前。富滿新意的樹杈上,幾隻雛鳥突然開始嘰嘰喳喳地亂叫。
‘吱吱吱……’
鳥叫聲吸引了趙雍的注意,他不自覺的在邸閣前的廊道停下了腳步。
飯還得一口一口的吃,最起碼也得把吃進肚子中的食物消化了才行。
但有時候人好像真的不能有太多的執念,因為那種想到、就想要立馬得到的感覺實在是太讓人難受了。
停駐良久,趙雍才長吁出一口氣,轉而朝著寢殿走去。
……
果不出趙雍所料,將不過兩日,齊國便迫不及待的譴使來到了邯鄲。
趙雍沒有親自召見,不過還是派出大臣熱情地接待了齊使。
等臣子回來稟報,言曰齊使之語,借弔唁之名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