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帳中這嶽婿二人都不由得覺得有些尷尬。

不過趙雍還是真的挺佩服趙固這小子的,知權而不善權、有權而不弄權,自己明明有國舅的身份,卻能以白身參軍。當然,軍隊的審查人員可能會以為對方是落魄的貴族子弟,畢竟是趙氏,但絕對不會猜到對方的真實身份。

這等年紀便做到了不驕不躁,憑心而論,若是交換身份,趙雍自詡做不到。且,最重要的是還是趙固很能力。

以趙國的晉爵制度,能在雲中、晉陽,短短的兩場戰役中,便從底層兵卒,做到統帥百人的中層將領。所需要的不僅僅是過人的勇武,最重要的還得有出色的謀略。

總而言之,便是立大功才行。

相較於列國的軍功制度,趙國的完善程度可以說僅次於今日的秦國和昔日的魏國。完善的軍政體系和官僚制度,使得趙國軍隊中和朝政中幾無渾水摸魚者的生存之路。

再加上列國之間連年的征戰,使得趙國曆代君主不得已一次又一次的緊跟時勢、完善本國的體系。

至今,趙國早已是一個體型龐大且完善的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官僚制度國家。

當然,水至清則無魚,任親唯用是封建制度統治者最大的特點,趙雍不能摒棄,也不敢摒棄,因為一旦對此產生質疑,無疑是在否定自身的‘合法權益’。他只能在自身既定的利益範圍之內,維護到‘公平’。

而今,再反過來看趙固的能力,便更顯其出色了。稍加磨鍊,這小子或可堪大用。

趙雍輕咳一聲,便跳過了這個話題。隨後又與對方閒談了一些邯鄲境內的政事、家事。最後不由得轉到了姚嵐的身上……

……回到龍臺宮,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沐浴過後,他便審閱了一番從各地上報而來的簡書,大部分都是關於新法的實施情況,少數為列國之間的交往政事。還有幾個特別標註的簡書,乃是督查院從列國刺探而來的隱秘資訊。

對於明簡,趙雍大概查閱一番、無有決要之事即可。國內的政事上,有趙豹這個盡心盡力的老相邦輔左,他還是放心的。

讓他感興趣的還是督查院傳來的秘簡當中,關於巴、蜀、葭萌(苴國、充,四國的趣事。起初趙雍還不知道這個葭萌是何國?後來透過比對他才知道,原來這所謂的葭萌國原來是苴國。

對於苴、充兩個小國他實在沒有多大的概念,但是說起巴、蜀,趙雍第一個想到的詞語便是‘天府之國’。

要說這件趣事,就不得不說說這西南四國之間的關係。

苴國立國時間不長,大概只有短短的三四十年。苴國脫於蜀國,準確來說苴國是蜀國的藩屬國(蜀國並非是周王朝的分封國)。昔年蜀王杜尚(大概在秦孝公初繼位時期)以強兵滅亡了昔阝、平周兩個部落小國,(昔阝國昔日的轄管範圍大約今綿陽的梓潼縣、廣元的劍閣縣、青川縣、利州區、昭化區;平周國管轄今廣元的旺蒼縣、蒼溪縣的大部地區。這兩個所謂的“國”,應該是那種“方國”,也就是那所謂的氏族部落小國家。)

當時蜀國都城在廣都(雙流),攻下這川北之塊富饒之地後,蜀國將直接面對的是北邊的秦國。而秦國當時正逢商鞅變法,正同魏國打成一團爭奪河西之地,暫時還沒有顧及這蜀國的擴張。

但為防止強秦,蜀王杜尚還是任命親弟杜葭萌為漢中侯,來管理這剛攻下來的兩個國家(即漢水上游的沔中與葭萌地)置藩屬苴國(中原諸侯還是習慣稱其為葭萌國)建國都於吐費城(今昭化),同時蜀國遷都成都。

不過分離出來的苴國卻並未向蜀王最初想的那般、同蜀國攻守相堅。

苴侯杜葭萌一經分國,甚至轉身就投入到了巴國的懷抱。

巴、蜀乃世仇,對於自家親弟的行為,氣的蜀王杜尚直接放狠話,曰“往後若有外兵至,自退之。”而苴侯葭萌也不甘示弱,直接開始聯合巴國攻打蜀國……對於親弟這種‘打翻天印’的行為,蜀王直接噴出一口老血,然後薨逝長辭。

而充國和巴國的關係,與蜀、苴兩國也是相彷,充國同樣脫於巴國,但又同蜀國交好……之後巴、蜀兩國幾十年間爆發戰爭大小不下十餘次。

而彼時的中原大國,目光全不在此。

若非督查院的簡報,趙雍也是幾乎忽略了這幾個西南之國。

想到此處,他突然驚覺,如今的秦國似乎還未吞併巴、蜀兩地。那片肥沃的天府之國,如今好像還呈現於分割的狀態。

怪不得……怪不得秦國今日為戰,顯得如此後繼無力。

想到此,趙雍立馬起身,拿過那封關於巴蜀的簡書,光著腳便朝著偏殿走去。偏殿掛著一副巨大的堪輿圖。

“大令!”趙雍邊往外走,邊喊道:“速召相邦、武安君、安平君、大司馬入宮議事。”

陳忠跟在他身後小聲問道:“王上該用膳了,是否先用晚膳?”

趙雍此時哪裡還顧得上吃飯,“先議事。”

“喏。”陳忠只得遵命。

偏殿有些昏暗。趙雍隨即又命宮女點燃起一排燭火,他親自手持一盞燭臺,藉著火光細細地觀察起西南諸國的分佈和巴蜀兩國的衝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