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秋是一種輪迴,有人說秋是孤獨的,秋風起時、黃葉落時,逝去的生命終將被掩埋、掩埋一切的失敗和惆悵……

晉陽之戰,魏、韓兩國明著合兵秦國,暗地勾結趙國,秦軍大敗!

張儀盟韓、魏而伐趙,意圖瓦解三晉同盟受挫!

而蘇秦、公孫衍的合縱之策再次獲得列國的認可!

夜空下連綿十數里的火把分外絢麗,那是勝利者的歡呼,吶喊聲響徹四野,冰涼的雨水此刻也澆不滅人們心中的熱情,勝利的激情在人海中熊熊燃燒。

贏了!趙國從正面戰場上贏了那號稱不可戰勝的秦國!

趙雍騎著馬,每走到一個地方,將士們的歡呼聲就驟然變大。“王上萬年!趙國萬年……”

“王上萬年……趙國萬年……”激烈地呼聲此起彼落。

這樣的場面和氣氛,不由得令趙雍感慨萬千。若是此戰是趙國敗了,那又是一個什麼光景呢?或許此時落葉下埋葬著的就是他的軀體了吧!

想到此處,趙雍再次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他的臉在火把的亮光下隱隱露出了輕鬆和疲憊。

這時蘇秦騎著馬從西邊迎面奔過來。在吵鬧的聲音中,蘇秦拍馬上前,揖拜道:“王上,魏軍和韓軍已經退至晉水南岸紮營。”

在如此氣氛下,蘇秦看起來依舊冷靜和澹定。他的眼睛裡泛著火把的火光,顯得更加明亮。

這算是趙雍第二次正式同蘇秦見面,邢襄一別後,蘇秦就被秘密派到了晉陽,用於聯絡魏、韓,以再行合縱大計。

這個大名鼎鼎的縱橫家、這個被他那個便宜老爹冠以反覆之相的男人,如今終於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立場。

蘇秦此時應該還不到四十歲,但兩鬢卻已有些許斑白,面容上也盡顯滄桑之色。

趙雍其實早就命人打探過蘇秦近幾年在燕國的生活狀況。

自從文侯夫人薨逝後,蘇秦除了受燕王召見外,不得不去王宮朝見,其餘時間基本都是在家中閒賦,他也不參與政事,也不與朝臣往來。

但這樣的態度依舊消除不了燕王姬爍對他的憤恨和猜忌。所以近幾年,蘇秦其實一直都是以一種‘囚徒’的身份被軟禁在了燕國。

直至公孫衍合縱五國、邀約燕國相王,讓蘇秦看到了機會。

當時剛剛歷經秦、齊桑邱一戰,趙國又在觀澤一戰中謀求了大量利益,魏國的衰弱、趙國的崛起。

雖然五國相王明面上是由魏國發起的,但實際情況各國諸侯都一清二楚,趙國成為新的三晉魁首已是必然。

所以當時蘇秦要求隨燕王出使趙國,燕王才欣然答應。

這是燕王姬爍所不能拒絕的,因為此舉不僅能討好日益強大的趙國,也許可以趁機殺死這個令燕國宗室蒙羞的男人。

蘇秦雖曾為趙相,武安君也確實是趙肅侯親自封給他的,但蘇秦與趙王的關係卻並非明面上那般要好。

昔日蘇秦初仕趙國便與安平君趙成結下了不小的樑子,若非趙肅侯的一再維護,蘇秦定然不會有之後腰配六國相印的壯舉。

但人算不如天算,蘇秦合縱之際恰逢張儀入秦之時,彼時的客卿張儀向秦王獻上連橫之策,而彼時的六國君主卻各懷鬼胎,初次合縱轟然走向失敗。

蘇秦合縱的失敗,也間接導致秦國起兵大舉討伐合縱的發起國,趙國。而此時蘇秦竟不顧趙國之危、悍然奔逃燕國,這也就有了肅侯臨終前的憤斥!

蘇秦歸趙,起初確實引起了趙國朝堂不小的風暴,按照安平君趙成等一眾重臣的意思是,務必將蘇秦梟首以祭奠先君。

但趙雍卻並未那麼做,他知道蘇秦的抱負,也相信這次他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其實也正如蘇秦在邢襄對自己說的話一般:“王上,這富貴的功名和事業的成功誰又能分的清呢?這富貴功名就像一件華美的袍子,光鮮耀人,可臣願意將這件袍子拋到大海里去,赤裸裸地立於天地之間,但臣亦知道,沒有了這袍子卻又什麼事都辦不成。昔年是神明讓臣遇到了先君,可是蒼天卻捉弄了臣……臣的確辜負先君所望……但,此次臣,懇求大王能再信任臣一次!”

所以趙雍還是力排眾議,給了蘇秦一個機會,給他一個實現自己抱負的機會。同時也給了趙國一個機會,一個挫敗強秦的機會。

趙雍回過神來吐出一口濁氣,認真注視著蘇秦的臉,緩緩說道:“武安君此戰厥功至偉,用戰場上的勝利,挽回了自己的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