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戰起(第1/3頁)
章節報錯
天色漸漸暗下來,夜幕悄悄拉開。議帳的燭火不知何時被悄悄點燃,搖曳的燭光灑落在帳中每個人的身上,映照出牆面上扭曲的影子、顯得有些猙獰。
“王上,膳食已經涼了,老臣命人去熱一下?”陳忠在趙雍背後輕聲說道。
帳中其他人也勐然反應過來,急忙住嘴、停止了對行軍路線的討論。
趙雍經陳忠提醒也才發現,自己今日一天除了辰時用過些稀粟外,已經大半天沒有進食了,幡然醒悟後,肚中驟然生出些許飢餓感。
“快去讓庖廚做些熱乎的粟餅和秣湯,給眾卿分食。”趙雍轉頭對著陳忠說道。
“喏!”陳忠領命後,便急匆匆地朝著殿外行去。
“臣等拜謝王上……”眾臣急忙揖拜道。
趙雍擺了擺手,目光再次注視向幾桉中間的堪輿圖。
一天的行軍規劃下來,堪輿圖已經被紅線塗抹的密密麻麻。
在現知的情報下,眾將而今分成兩派,一派主張分兵:大軍北出雁門關後,分兵兩路。一路偏軍,北上於桑乾河左近阻擊林胡,一路主力,西出於馬託關塞(寧武關),利用險峻地勢堵住樓煩東出之勢。然後再等待張遠的北營偏軍,於南部掃蕩完樓煩於崞地的殘餘勢力後,北上與趙軍主力回合,共同夾擊樓煩大軍。
這也是趙雍的最初想法。但而今看來卻不怎麼妥當。
當時他是以林胡大軍不介入西部戰局的前提來而設立的,再加上背後有武州塞和雲東塞兩方牽制,彼時的林胡王也不敢貿然西進。
而今……林胡以迅雷之勢掃滅了雲東、武州二城,林胡大軍後方再無無掣肘,此時再以偏軍相抗,恐難以抵擋。
且時間上也不夠,而今張遠的北營剛與樓煩統領圖利、在崞地交手,一時半會也不可能突入寧武關,夾擊樓煩主力後方。
其二:雁門關大軍集兵一處,直撲寧武關,爭取一戰剪除樓煩主力。以東、西二營常備軍,加上代地集結的軍隊共計三萬餘,三萬趙軍對二萬樓煩軍,兵力優勢加上地理優勢,樓煩定難抵擋。但林胡王肯定不會眼睜睜的看著樓煩軍敗退。
若是分兵,兵力不足以擊潰樓煩主力。若不分兵,林胡沒人阻攔,以林胡輕騎的速度從武州至寧武關三百里,兩日便到。
兩日……與樓煩主力作戰,兩日肯定不夠。
而今還不知林胡大軍行至何處了,派出去的斥候至今還未迴轉,武州塞好像也沒有殘兵逃出,以至於趙國君臣對林胡大軍的動向兩眼一抹黑。
“王上,而今林胡意圖明顯,不如調尉文之兵增援?尉文駐守的邑兵或可解燃眉之急……”西營都尉牛贊說道。
牛贊話音未落,樓緩便駁斥道:“尉文之兵不可輕調,而今中山、燕國態度未明,若是尉文空虛,二國趁機舉兵來犯怎麼辦?”
牛贊聽罷悻悻揖首,不再言語。論官職、爵位、家世他都沒法和樓緩比,況且這裡是代地,樓緩便是代地最高長官。王上又在帳中,他也不便相爭。
態度未明...趙雍細細咀嚼著這幾個字。
燕國應當無礙,與齊一戰,燕國損失慘重,況且燕國此時,應該正忙於應付北邊的東胡。
主要是中山,而今邯鄲的訊息還沒有傳來,他也不知道姬厝的態度到底如何。
不過……就當今局勢而言,尉文的兩萬邊軍似乎是最好的選擇了。
“飛狐峪可有訊息傳來?”趙雍朝著樓緩問道。
“未曾……臣也覺得奇怪,根據前線斥候來報,中山軍於十日前陸續向中人城增兵三萬有餘,但之後便沒了動靜,也無北上的趨勢。不過臣以為,既然中山國增兵邊境,必然有所圖謀,或許是見我趙國早有防備,便等待林胡和樓煩的先一步行動,以求漁利。所以臣便在尉文佈置了重兵,以防之。”樓緩如實回道。
趙雍微微頷首,樓緩雖然說的有道理。
但此時好像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尉文之兵不可輕調,但此時已經是非常時期了。
他頓了頓,緩緩說道:“徵調尉文一萬邊軍,西出馬託阻擊林胡大軍,眾卿以為如何?”
樓緩作揖剛要說些什麼,帳外便傳來宦者的通報聲。
原來是膳食做好了。
帳簾隨即被撩開,帳外頓時湧入一股清溼的冷氣。
今天早晨起了大霧,午時消散了些,而今隨著夜晚的降臨,濃霧又籠罩了上來。
趙雍擺手、打斷了樓緩即將脫口的話,隨即命宦者將幾桉堆積的雜物祛下,再將銅簋(gui)中的粟餅、米粥、還有烹製好的羊肉,分到眾人面前擺好,食物可謂是豐盛至極,但相比於趙雍往常的飲食規格,那就是九牛一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