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

大衍朝,寧豐縣。

因地處江南,又有烏江穿城而過,獨特的地理優勢,使得寧豐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實為物阜民豐之縣。

寧豐縣縣學。

幾位佩戴緞制文生巾的秀才郎,並齊走出學堂大門。

這其中一人,雖也是秀才打扮,但卻顯得與他人格外不同。

並不是因為他相貌英俊身高八尺形體健壯。

而是因為他的腰間,配有一把三尺長刀。

“易兄,我前幾日聽那畫舫老闆娘說,近日又有新茶上市,尤其是那個叫玩偶姬的姑娘,面紗一戴,露一半,遮一半,模樣尤為俊俏,此外,此女曲兒唱得可是一流,尤擅吹蕭奏笛,你當真不去?”

“易兄你今日若不與我等前去畫舫暢飲,共賞玩偶姬之技藝,屬實就有些掃興了。”

聽到好友相勸,易錚拱手解釋:“諸位。”

“易某今日實有要事,確無法相陪各位。”

“待得來日閒時,定作東相邀諸位去那烏江畫舫上,聽曲暢飲。”

一友人出聲問道:“易兄,你這究竟是有何事非去不可?”

“鄰家那嫠婦體疾無康,眼疾尤重,一直以來哺食之吃喝,皆靠鄰里幫襯,可這幾日諸位鄰居都回鄉忙於農事,故而一直是易某在幫她。”

“現下快過申時,倘若我去與諸位兄友烏江上暢飲,只怕是她得忍飢挨餓一頓……”

易錚這話一出,幾位好友都是微微一怔。

但想起易錚一貫為人,眾人均是迅速反應過來。

“原來如此。”

“既是這樣,我等來日再聚也未嘗不可。”

待易錚拱手告辭後,幾位友人遠遠看向他的背影。

“易兄這般心腸,我等拍馬不及啊……”

“易兄年幼喪父喪母,算是食百家米長大,就連讀書考取秀才功名,也幸得鄰里幫助,故而為人才尤其樂善好施,才能有這等心性……”

……

……

易錚剛剛回到住處,便在屋內米缸盛上幾盅米倒在瓢上,而後大步朝鄰家走去。

敲響鄰居家門,等了一會後,房門才被從內開啟。

雙眼有些混濁的年輕婦人,臉上帶有淺淺微笑,看著面前的易錚。

“易公子,今日怎麼回來這麼早?”

婦人名為孫翠微,年紀比易錚要大上幾歲,前兩年剛剛嫁到寧豐縣,丈夫便意外離世,這才淪為寡婦。

因為自幼體弱多病,加之新婚不久便成了寡婦,她的身體更是一天不如一天,又因去年患了眼疾,目力開始不佳,現在只能在家做些簡易活計維持生活。

“今兒下學早,翠微姐,今日那賣柴老漢不在,故而沒能買到柴禾,我從家中取了些米,尋思借你家灶火一用。”

雖然易錚說著借灶火的話,但孫翠微很清楚,對方實際上是因為自己臨近傍晚便幾近全盲的目力,想要幫她解決餐食。

這幾日,易錚都是這麼做的。

前天灶壞了,昨天鍋在修,今天沒柴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