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 我們輸不起(第1/2頁)
章節報錯
錢肯定要掙,科研也要搞起來,兩手都要抓。
曾一鳴知道國內半導體的發展方向錯了,他必須要提醒一下。
可他的意見未必會引起上面的重視。
也許依舊會往那個錯誤的方向走。
但不管怎樣,曾一鳴肯定會堅定地走科研方向的。
實際上大陸的光刻機水平現在還是國際水平,只是落後米國一些而已。
從五十年代研製到現在,基礎在這裡呢。
但後來就像曾一鳴說的那樣,走歪了啊。
改革開放開始後,很多國外的公司進駐大陸,他們帶來了先進的技術以及標準的管理制度,有很多國內的企業看到了國外企業生產的產品優勢,於是不再自主研發晶片,而是選擇了直接進口。
原因也簡單:價格低,而且質量好。從收益率來看,更加值得。
對於這個時候的企業來說,如何達到利潤最大化就是他們考慮的重點。
於是從成本的角度來考慮,他們不繼續研發,而是選擇了進口晶片為主,就這樣,原本一直堅持光刻機研發的企業由主動變成了被動。
時間一長,國內對於自主研發的晶片需求越來越少,而是選擇了進口來補充。
這對於光刻機研製公司來說,他們就處於無法生存的狀態,為了活下來,他們選擇了轉產或者轉型,不再涉及到光刻機領域……
就算他們意識到這些,他們也會為了短期利益想。
所以,曾一鳴就要兩手準備了。
只要有章儒晶在,他就有信心從現在開始主動和國際接軌,甚至於他都在思考如何從國外引進光刻機了。
絕對不能被光刻機拖了後腿啊。
不過大機率大陸可能會被技術封鎖啊,曾一鳴得有提前佈局才行。
比如不以自己的名義在香江或者在其他國家設立一個公司,把光刻機弄到手,然後再想辦法弄到大陸來。
不暗度陳倉的話,估計後面一樣會遇到大麻煩的。
從現在開始,就要搞好配套的各種產業了,一定要有一個完善的技術體系支撐,才能夠在未來的晶片領域中佔據領先優勢。
這個難度相當大啊,曾一鳴一個人的企業版圖是不可能做到的,哪怕他的企業做到世界上最大也不太可能。
光刻機的世界只存在贏者通吃。
因為對於大多數廠商來說,一款新產品從投入到使用通常會耗費兩三年,時間就是金錢,廠商們通常會優先選擇先進的成熟的產品。
除此之外,長週期投入以及高技術壁壘等都是很多新入局者難以逾越的高山。
比如技術上的壁壘,低端的光刻機可以被模仿,但高階的光刻機永遠不可能被模仿。
因為光刻機制造是系統整合,將數百家公司的技術整合在一起,這種機器有 80000 個零件,其中許多零件非常複雜。
比如一個公司生產鏡頭,各種反光鏡和其他光學部件,世界上沒有一家公司能模仿他們。
光刻機的投入週期太長,是典型到極致的高風險、高投入的賽道,前期的投入很高收益很慢,有時候身體要貼錢投入。有時候全年負增長也是常態。
光刻機的事情,已經託章儒晶在週轉了,如果能夠辦好,那就可以步入快車道了。
那就相當於國內繼續搞可言,又能偷偷在國外搞技術,兩不耽誤……
“元老,我有個請求。”
“如果國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不行,我願意把科研接手過來,而不是把手中的研究放下來。”
“半導體科研真的不能停下來啊,同樣可以考慮合資的形式,至少要保證有足夠的科研資金。”
“我們絕對不能被人卡住脖子。”
“西方世界一點都不靠譜,絕對不能聽信他們的甜言蜜語。”
元老目光如炬地望著曾一鳴,有點想不明白,為什麼在香江長大的曾一鳴會為大陸著想那麼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