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琪又搖頭晃腦道:

“唉,我們苦啊,這是沒辦法的事兒。”

“大家其實熱情滿滿,但是苦於沒有經費。”

“國家有政策,但要我們自己想辦法解決經費。”

“現在我們圈內最值得期待的電視劇是《西遊記》,但是聽說經費也很緊缺,去年開拍到現在,就沒拍出多少來。”

西遊記?

曾一鳴聽到這個名字,眼睛瞬間亮了。

拍《西遊記》這事兒,他倒是略知一二。

這個世紀80年代初,中國電視熒屏被各種港臺片、島國片佔據,國產的電視劇少得可憐。

國家領導提出指示精神,要求國家電視臺把我國的古典名著搬上電視螢幕,拍出我們自己的電視連續劇。用現在的話來解釋就是,整點導向正確的正能量題材電視劇,牢固樹立我們國家的文化自信。

然後呢,《西遊記》就被搬出來了。

總導演是陽婕。

大人物啊。

陽婕是1979年迎新春文藝晚會(嚴格意義上的首屆春晚)的導演之一。

曾一鳴想知道得更具體一點,便問道:

“你倒是說說《西遊記》的事兒?”

然後李文琪就津津有味地說了起來:

“上個月我在首都和陽老師一起吃飯,陽老師可是跟我吐了一肚子苦水啊。”

“話說陽老師前年被領導叫到了辦公室,問她敢不敢接拍《西遊記》。陽姐說有錢就敢拍,就接了!”

“陽老師心中一直有個願望,就是能夠將《西遊記》的故事拍成電視劇,沒想到機會說來就來了。拍攝組成立後,陽老師才發現要拍好《西遊記》沒有她想的那麼簡單,這種神話題材的劇本本就難以呈現,需要用到大量電視特效。”

“然而這個時候我國電視劇都屬於新鮮事物,特技領域更是完全空白。雖然電視臺買了一臺進口的ADO特效機,但是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因為缺乏軟體,做出來的人都是扁的。”

“陽老師並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既然洋玩意一時學不了,那就用咱自己的土辦法,特技不夠人來湊。”

“還別說,真給解決了。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

“陽老師說拍攝《西遊記》本身就像在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特技只能算最不起眼的問題之一了,更難的是選拍攝地點,就是選景。”

“既然是《西遊記》,重點就在這個“遊”字,不能老在一個地方拍啊。”

“為了解決排場場地的問題,陽老師迅速組建了一個選景小分隊,並列出一個為期兩個月的選景計劃。”

“回頭就開啟了東南之旅,為期35天,途徑蘇省、徽省、浙省、鄂省等地,這些省份的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比如黃山、九華山、普陀山、張家界等等。”

“同一年又第二次出發選景,這次是西南方向,又是好幾個省份……”

“好傢伙,你知道後來咋樣了?”

曾一鳴插了一句:“被說了?”

李文琪聳了聳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