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恨五姓七望嗎?當然恨!恨之入骨了都,這五姓七望坐地起價的事情沒少敢,朝堂上又大多數都是五姓七望勢力推薦來的,這讓李世民都有點施展不了拳腳了。

“有什麼辦法,你快給朕說說!”

李世民這時候也是擺正了身子問道,說完以後又認真的聽著晨飛接下來的話。

“這其實很簡單,你也知道我說母豬產前四、五天可以少吃飼料,而這少吃就是為了減少腹部的壓力,而這洪災一樣的道理。”

“在他到來之前,咱們可以興修水利,大唐各地也不是處處都下著暴雪,岳父可以讓人在下雪的地方興修水利,這樣雪融化過後也可以順著河流而去。”

“在有村莊的地方挖個水溝讓水溝吧融化的水排入河流,到時候大水一來也避免了村莊被淹沒或者沖垮。”

挖水溝其實是一個笨辦法,晨飛說的李世民也都想到過,但是卻解決不了真正的洪,但是興修水利的話卻是可以試一試的。

興修水利的話有一個好處就是洪災來了可以儲水,水災也不會那麼嚴重,這樣也就減少了壓力人們也不用害怕會因為洪災而導致妻離子散了。

在則說如果修好水利後,那麼到時候旱災對百姓也不會有什麼影響了,只要需要便可開閘放水。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李世民一直都是想著如何去救災,而沒有透過其他方法去解決,放在以往的時候這些事情基本都是杜如晦這些人一起聯合想辦法。

現在晨飛提出的這個辦法他覺得是可以實施解決的,現在修建水利洪災來了以後透過水利儲存水,然後在村前挖上一些水溝和水渠,讓剩餘的水也排入河流當中。

這樣就算是到時候洪災在大也造成不了太大傷亡,百姓們照樣可以安居樂業,這也是將那些閒話給扼殺在搖籃當中。

“而趁著這時候還在下雪,溫度還不是很高百姓們也可以忍受著氣溫了,抓緊先將水利修......”

晨飛話還沒說完呢,李世民便拍案而起,直接就走到了書桌前扯出一張紙便開始寫了起來,李世民是個聰明人,透過晨飛講的這些,他也已經大部分猜到了接下來該怎麼做了。

只要興修水利就算往後天氣在怎麼不好都不會成為災害,且修完水利後往後再也不用擔心大唐百姓會因為洪災發生什麼不可避免的事情。

更重要的時候自己到時候肯定得民心,百姓們稱不稱頌李世民不知道,但是自己無愧於大唐無愧於百姓在自己這兒過關了。

李世民寫著寫著卻停下了筆,他是想到了興修水利的事情,但是卻忘記了現如今寒冷如何去修?且先不說修不修的好,單單是太過寒冷就可以嚇退一些人了。

“這修水利可行,可如今該如何修?人該怎麼去調配?”

李世民有些尷尬了,剛剛只顧著想可行性,可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如果興修水利的話人該從哪裡調配?

如今不同以往,如果放在夏季時還可以頂著烈日去做功,可這是冬季啊連水也都能夠結冰,這勞作過後難免流汗,而這沒有取暖手段工作後流汗毛孔擴張難免會攝入寒氣引起風寒。

“這很簡單,你只要告訴他們修水利的重要性,一遍徵集百姓一遍給他們發點工錢,包了他們的三餐讓他們吃飽飯,那麼他們還會無動於衷嗎?”

“如今國庫多少還有點積蓄,正好用在這上面豈不是更好,不然到時候洪災一到,你花的就不止這些錢了。”

晨飛侃侃而談的說道。

李世民這時候也是眼前一亮,是了可以以工代賑讓這些個百姓吃飽飯的同時,給他們普及洪災的危害,那麼便可趕在開春過後儲存雪水預防洪災,那到時候這暴雪還屬於是瑞雪。

“至於這天氣害怕風寒的話那就簡單了,派太醫院的御醫前去不就好了,這樣也可以讓百姓們明白岳父你很看重水利,這樣也就沒人會偷懶了。”

“在這說也可以避免那些個百姓在做功時不小心受傷什麼的,也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對他們的重視,不會說是出來給工錢和包三餐就不管他們了。”

晨飛直接將問題全部考慮了進去,不僅解決了後顧之憂也將事情個安排得坦坦蕩蕩。

李世民看著晨飛也不由得暗歎晨飛真是一個有大才之人,可惜不是出生在皇家不然對皇家治理大唐將有大用。

兩人又聊了許多最終晨飛告辭後,剩李世民獨自一個人坐在書房內思考,最終還是看開了反正是自己的女婿,往後大不了有什麼事情難以解決就在來找他便是。

還有一件事就是晨飛的官職問題,目前晨飛只不過是一個縣男的閒職,而其才能卻已經超越了朝中眾多大臣,且給與大唐的幫助更是難以封賞。

所以李世民也有些想法,乾脆帶到初春到來之時,便給晨飛封一個大官噹噹,可以沒有實權但是官一定要大。

畢竟如今大唐百姓們都清楚自己女兒已經嫁給了晨飛這小子,但是卻始終沒有傳出訊息辦過婚禮,就算別人不說自己也知道。

很多人都說是因為自己這個老丈人嫉妒心太重,這晨飛幫了太多百姓,得了民心導致李世民看不上晨飛,但女兒已經與晨飛有了夫妻之實所以也難以割捨。

而晨飛也並沒有大半過婚禮,李世民猜測是不是因為身份太過低微不匹配的問題,反正也不管了。

待到初春給封個大官在督促一下兩人舉辦個婚姻算了,當這些事情都放下後李世民頓時輕鬆了不少。

隨即,將與晨飛商討後的最後事宜寫成了書信,然後喚來一名侍衛,將書信送往了房玄齡那去了,如今杜如晦還佔時為歸朝所以事情大部分都是李世民與房玄齡商量。

等到商量完成後,李世民下詔然後房玄齡執行,這次有晨飛提的意見李世民可以預見,自己的大唐未來可期。